在山阳镇里,没有人不知道镇南的红炉私塾。
也没有人不知道私塾里教书的冯先生。
据一些附庸风雅的读书人所说,书院之名取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千古绝句。
只是创办私塾的冯先生从来不曾说过此事,被人问起时,他也只是缄默不言,一笑了之。
镇子里的寻常私塾招收学生之时,虽说也打着一视同仁的幌子,只是真的收起学生来,自然还是更愿意收取那些富家子。
只有冯先生在最初招收学生之时就设下了非贫寒学生不收的死规矩,唯一的破例,大概只有当年的范夜。
这还是因为红炉私塾的土地原本是范家所有,范老爷子给他使用之时不曾收取租金。
至于学生入私塾之时的束脩,他也不曾有所限制,有就给些,没有做罢也就是了。
即便如此,开设之初,私塾之前也是门可罗雀。
至于为何如此?自然是因为那些贫寒之家的寒家子,自小时起就要帮着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中事,等到稍稍大了些,难免就要去外面帮着家中做些事情来贴补家用。
贫寒之家,往往兄弟姐妹极多,越是贫寒越是如此。反倒是那些富贵人家,往往家中只有二三子。
富贵人家多读书,贫寒之家多血汗。
有时不是贫寒之家的孩子不想读书,只是总有些事要有些人来妥协。
那时候冯先生为了能让这些孩子的父母心甘情愿的让孩子能入私塾读书,每日都要在私塾和附近的市井之中往来奔波数次。
那时候在附近市井和通往私塾的路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人,有时他帮妇人挑着一桶水,有时坐在井旁的大树下,陪着坐在树下的老人下几局棋,或者听着树下的老人说着那些反反复复,早已在那些少年人心中生了灰的故事。
儒生从来都是侧着身子,半弯着腰,似乎把这些老人的每句话都听到了心里。
老人们也喜欢这个在山阳镇里少见的读书人。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口中的故事已经讲了千遍万遍。
只是老人嘛,有些事,总是忍不住去想,忍不住想要和后辈唠叨两句。毕竟,那些是他们意气风发的当年。
人老之后,终归是想要后辈的年轻人多记住自己些时日的。
就像一处烛火,哪怕已经风烛残年,可到底还是想要再发些光,发些热的。
那些日子,冯原听完了老人在树下的喃喃低语,也会抽出些时间,和那些学生的父母聊上一聊,其实大抵也还是那些教书先生的老生常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侦探小子天肖 在下剑可屠神 乃木坂之宅男在人间 重生七零我靠种田暴富了 诡异侵袭 世界末日从考试不及格开始 重生七零傻妻她有福运空间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天降福宝,逃荒路上她旺疯全村 影视世界无限穿 原神:这个见习执行官太屑了 向缺陈夏 爆宠萌宝:娘亲你的马甲又掉了 重生日本的我,在灵异剧里开无双 我的世界之开局转生成村民 某天,和旧神结契后 道士不好惹向缺陈夏 西游之蛟魔覆海 我不想做坏人 凡人之问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