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个时间可以说相当充裕。
第二批次的论文乔喻依然打算分成两篇,也依然是他跟陈师兄互为第一作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偶尔能发一篇四大顶刊,人家会觉得这人也就是走狗屎运了。
但如果能持续的发顶刊,才会让某些人发现这位大佬必须得供起来……
顺便还能为自己的课题打打广告。正如他跟洛特·杜根说的那样,整个框架他可能要花十篇以上的论文来构建。
前期的工作量还不算大但一旦开始把群论、图论这些东西都引入到框架内的话,各种验证工作将会成倍的增加。
原因也很简单,在引入这些复杂的理论之后,就必须要把模态空间推向更高维。
当群论和图论扩展到高维模态空间时,验证每个定理的工作量将呈指数增长。
最简单的例子,验证一个模态路径的群对称性可能需要检查所有维度上的相互关系。
更别提群论和图论本身属于不同的数学分支,将它们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中就需要证明一些跨领域的性质,例如群表示在模态路径上的作用。
工作量成倍的增加,到时候就算是把陈师兄把头发全部献祭,甚至活活累死,也不可能在以月为单位计算的时间里完成那些繁复的验证工作。
所以一方面陈师兄能得到他想要的,另一方面陈师兄也是课题组对外的一个活广告。
看吧,来乔喻的课题组,发顶刊就跟玩一样,一年甚至可以发两、三篇。
乔喻甚至都不担心一作分不过来。
道理也很简单,经过这段时间不断地扩展跟补充,乔喻觉得这套公理体系完全可以做成高度公理化跟模块化的理论。
比如他把针对群论模块的证明工作完成之后,那么针对群论引入的各项工作验证,完全可以分成数篇论文。
模态空间的对称群与几何结构、模态路径的群轨道与周期性、群表示在多维模态空间中的作用、模态卷积的群论验证、群作用对模态密度函数的影响、具体数论问题的模态空间群论描述……
真的随便想想,乔喻都能找到成堆的研究方向,而且每个方向都能涉及一个独立的问题或工具,全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他还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分类。因为这些命题都集中到一篇论文里,太大了!更不利于传播。
分开反而能显得很精简,其他数学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文献。
这些命题足够喂饱一个庞大的课题组了。就好像他之前跟老薛说的那样。
如果有一天成为数学界的领袖了,掌控了无数的资源,但同时有两个亲近的人成就差不多,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
乔喻当时的回答是,把蛋糕做大。大到让身边的人都感觉吃不完,就不存在这种可笑的问题了。
当然,蛋糕也是要跟能力相匹配的。到了后期,那就只能是有能力就能拿到研究课题,验证成功就上位。
如果做不出来,对不起,自然会被课题组淘汰。
有了这个庞大的团队来为他的理论框架做繁复的验证,他就能抽出时间在博士毕业前把田导要求他做的命题做出来。
比如孪生素数猜想跟黎曼猜想。
当然这些野心,乔喻并没有对外公布。甚至没跟田导跟袁老提这些事情,毕竟前期的工作没那么多,相对而言其实很轻松。
现在也没谁觉得这个命题能在一年内发数篇顶刊。
总之乔喻的规划就是这样,前期的工作量较小,可以通过几篇核心理论和验证论文吸引学术界的兴趣。
后续复杂验证工作的展开,在逐步让大家知道,他打算将整个框架打造为一个全面而严谨的研究体系。
越到后期,难度越大,但吸引到的合作者自然也更厉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
他只要保证整个过程都是良性竞争跟发展就好了。
至于做这个长期规划的目的……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乔喻是个有着极致天赋的人,但其实大家比不了解乔喻的天赋并不仅限于数学,甚至是科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取消我高考?研发六代战机震惊科学界! 综武:自囚藏经阁十载,出世即无敌 历史国战:开局黄巾起义 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芙蓉帐暖,清冷小叔不经撩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开启逆袭人生!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官途无疆 北美悍警:从洛城巡警开始 嫂子,我不是真的傻子! 撞钟百年,我成了宗门老祖 乡村桃运小傻医 揉碎春潮 高考落榜,狂撸百亿网贷杀向股市 徒儿你无敌了,出狱报仇去吧 嫌我交警没用,可我觉醒每日情报 开局觉醒空间异能?我上报给国家 桃花林里桃花香 从婴儿开始肝成御兽之王 我的九个师娘绝色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