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对国运影响有多大?最直接的是战国李牧 > 第112章(第1页)

第112章(第1页)

简而言之,此时的李广,已经沦为他们表演的道具。

顺便说句题外话:李广自杀后的次年,即公元前118年,李蔡为相四年后,因侵占景帝陵园大道两旁的空地,获罪当下狱受审。他也遵循将相不受辱的原则,主动自杀。《史记》说李蔡&ldo;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rdo;,也就是说,九品论人,他排在第八等。然而韩愈给权德舆写墓志铭时,提到其前朝的同乡李蔡,却是这么说的:&ldo;人所惮为,公勇为之;人所竞驰,公绝不窥。&rdo;

不过韩愈的话,得辨别着听。文人心软面薄,受寸恩而予丈报,经常会说点过头话。这一点在韩愈身上多有教训:他做到中书舍人、进入最高权力圈时,被人翻出旧账,说他当年贬至荆州时,为报荆南节度使裴钧厚待,居然为裴钧极其愚蠢的儿子裴锷饯别、作文,并敬称其字,有失士人礼数。一时间舆论大哗,唐宪宗只得将其调任太子右庶人的虚职;后来宰相裴度亲赴淮西平叛,与吴元济等决战,带韩愈为行军司马。韩愈为报答知遇之恩,后来奉旨撰写《平淮西碑》时,只字不提名将李朔,而将功劳全部记在裴度头上。李朔家人甚为不平,妻子去宫中哭闹,唐宪宗无奈,只得下令磨去碑文,令人重写。

上面第一件事有点找茬儿的意思,但第二件事确实有失公允。考虑到韩愈有此等&ldo;前科&rdo;,更兼又是墓志铭,如果是赞誉权德舆,恐难作数;可在权德舆的墓志铭中说李蔡的好话,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孰是孰非?一团谜案。

第16节:胸中有韬略脑后无反骨(1)

胸中有韬略脑后无反骨

‐‐魏延之死

导读:诸葛亮误了三个人:魏延是大马拉小车,最终被逼&ldo;反叛&rdo;;马谡是小马拉大车,最终战败逃亡,下狱而死;姜维是中马拉大车,到底误国……千古名相,也不免局限。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每当提到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两件事:一是他刚从长沙归降时,诸葛亮号令将他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后有反骨;另外一个则是诸葛亮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他便发动叛乱,结果被马岱诛杀,印证了&ldo;反骨&rdo;的说法。大家有这么个印象很好理解,谁让《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呢。但如果要真正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魏延&ldo;叛乱&rdo;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桩冤假错案。

写了八九位屈死的名将,今天终于写到了我的家乡河南信阳。传主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义阳郡最初由三国时期曹魏设立,分荆州南阳郡而置,郡治在今天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不久撤销;西晋时再度设立义阳郡,郡治仁顺城在今信阳市浉河区北部。

具体说到魏延,籍贯在信阳市三里店。

冤案真相

所谓&ldo;反骨&rdo;的说法当然只能是小说家言。解剖学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只有二百零六块骨头,谁也不可能单独在脑后多长出一块&ldo;反骨&rdo;。魏延所谓的&ldo;反叛&rdo;,其实是诸多原因造成的过激反应,反叛并无实据。

还是先来看看史实。根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军中自感将不久于世,便背着魏延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袆、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决定&ldo;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rdo;。文件精神按规定要传达到&ldo;军级干部&rdo;,却偏偏将&ldo;军级干部&rdo;魏延无端排除在外;如此违反组织原则安排后事已经相当不合适,偏偏作出的又是这样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错误决定,而来执行这个错误决定的偏偏又是个错误的人。

杨仪与魏延,类似晁错与袁盎,形同天敌。二人&ldo;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rdo;,《魏延传》更是直接形容二人&ldo;有如水火&rdo;。这样一个政敌突然之间出来主持大计,魏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服调度,可谓本能反应。听到费祎转达的文件精神,他差不多要跳起来:&ldo;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亲府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rdo;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可谓大义凛然,意思是丞相虽然病故,但我自己还有主见。亲属和随从官员护送他的遗体回去安葬就行,我可以率部独当一面,继续完成北伐大业,不能仅仅因为丞相去世就放弃既定国策。在大厦将倾的关键时刻,有人出来作此表态,应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总让我想起诸葛亮当初&ldo;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do;。诸葛亮为了蜀汉事业可以&ldo;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do;,大约也不愿因为自己身死而放弃北伐大业,魏延最起码也是精神可嘉吧?

后半部分的确经不起推敲,有意气用事、不顾大局、辜负组织培养的嫌疑,和他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称,但是假如大家都知道杨仪是个什么人,大约也就能够理解。当马岱送回魏延的首级,向杨仪交令时,后者起身用脚踏着怒骂:&ldo;庸奴,复能作恶不&rdo;,直到回去&ldo;夷延三族&rdo;,方才消了心头恶气。等一切安定,他&ldo;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rdo;,谁知只当了一个劳什子&ldo;中军师&rdo;的官,&ldo;无所统领,从容而已&rdo;,也就是说只是个闲职,实际是被朝廷挂了起来,于是心里十分恼火,竟然这样对费袆说:&ldo;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rdo;意思是那时我兵权在手,如果带枪投靠魏国,哪至于只弄这么个小官呢?真是悔不当初!如果说魏延不听指挥也有伸手要权要官之嫌,那么杨仪则完全是一副赤裸裸的野心家嘴脸,一门心思要当接班人。碰到这样一个人指手画脚,别说魏延,就是脾气再好一些的恐怕也未必能够听得进去。可以想见,假如诸葛亮不隐瞒真相,把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他肯定不会走这个极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喜欢的你都有  捕风  表妹万福  穿越之妇道  她病得不轻  权少的冒牌娇妻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投喂病弱男配  风流校医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蔚蓝  鬼咒  童氏百年  北境战神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嫡女重生记(上)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来互相伤害啊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