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檀道济的,主要是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以及领军将军、权臣刘湛。当时文帝身体不好,动不动就报病危,他们俩担心文帝一旦晏驾,檀道济难以驾驭,决心先下手为强,将其灭掉。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他们召檀道济进京,准备动手。接到诏令,檀道济的妻子很是忧虑:&ldo;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rdo;檀道济说:&ldo;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rdo;坦然来朝。说来也巧,他到达建康,正赶上文帝病情好转,于是在卧榻上召见大将,询问边策,檀道济对答如流。文帝暂时收起杀心,对他多加慰勉鼓励,让他重回防地,安心守备。然而檀道济刚要启程,《宋史?列传三?檀道济》上的说法是&ldo;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rdo;。就是说他刚刚上船,饯别送行的仪仗还没撤掉,刘义隆又病势发作,使者正巧赶到,将檀道济拿下,最终处斩;他的十一个儿子以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也先后被害。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目光如炬,愤怒地喊道:&ldo;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rdo;薛彤则说:&ldo;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rdo;高进之的表现更有魏晋风度。他掀髯笑曰:&ldo;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rdo;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消息传到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魏将纷纷弹冠相庆:&ldo;道济已死,吴子辈无复足惮!&rdo;
檀道济到底是功勋大将、朝廷重臣。突然将他和十一子、两员将一同杀掉,总不能搞政治暗杀,总得有点说头。他们都有些什么理由?我们不妨看看当时的诏书,《宋书》里记载有全文:
&ldo;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遐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迹。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余无所问。&rdo;
比较长,不太好懂,因为都是模棱两可的结论,没有半点实据,所谓&ldo;空怀疑贰&rdo;、&ldo;潜散金货,招诱剽猾&rdo;、&ldo;日夜伺隙,希冀非望&rdo;云云。似乎其手下、行参军庞延祖和镇军将军王仲德揭发过他。当然,这种首告即便有,也都是组织安排。
第33节:唱筹量沙大将军(10)
对于檀道济,刘裕的临终所托已经定性:&ldo;檀道济虽有干略,却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rdo;现在看来,刘裕到底雄才大略,有识人慧眼。这一点,宋文帝也明白。当初诛灭顾命三大臣,留下檀道济统兵征讨谢晦,刘义隆的心腹班底,&ldo;五臣&rdo;之一的王华曾经表示反对。但宋文帝说:&ldo;道济止于胁从,本非创谋。杀害之事,又所不关。吾抚而使之,必将无虑。&rdo;也就是说,当时刘义隆就很清楚,废立之事,檀道济并非主谋,顶多只能算是从犯;妄杀刘义真、刘义符兄弟,他更沾不上边儿。所以最终将他一锅端掉,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怕别的,就怕他的出众将略和麾下雄师,对皇权不利。魏晋以来,大将反叛是常事,司马昭、王敦、祖约、苏峻、桓温父子、司马休之、直到刘裕,莫不如此,他们也真是害怕。所以不管有无反叛之实,不妨先抓后查,先杀后判。不仅如此,诏书结尾明明说&ldo;事止元恶,余无所问&rdo;,表示可以抓大放小,主犯严惩、从犯不究,但最终还是将他的十一个儿子、两员部将一同收斩。幸亏他的两个哥哥早已死去,否则弄不好也得来一刀。
有意思的是,论檀道济死罪的唯一一点实据,竟然与一位著名诗人有关:&ldo;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rdo;意思是檀道济明明知道谢灵运有不臣之心,却纵容包庇,甚至帮他蒙混过关。
有这事么?
既然提到谢灵运,那我们就要看看,这位诗人到底有何罪恶。
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淝水之战后,谢玄被封为康乐(今江西万载)公,食邑两千户。二十岁那年,谢灵运继承了这个爵位。他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祖父谢玄非常自豪,常说:&ldo;我乃生奂,奂哪得生灵运!&rdo;因为谢灵运的父亲谢奂才能平平。当然,&ldo;我乃生奂&rdo;对于是谢玄也是自豪的自谦,他其实也是自幼聪慧。谢安曾经考问子侄:&ldo;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rdo;大家都答不上来,最后是谢玄脱颖而出:&ldo;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rdo;。才能与谢道韫略可比拟,谢安很是欣慰。
谢玄笃信道教,也就是五斗米教。谢灵运幼时就被送到钱塘学道。因为这段经历,他小名&ldo;客儿&rdo;,经常自称&ldo;越客&rdo;,世人也称他谢客。
刘裕代晋后,谢灵运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降爵:除了跟刘裕&ldo;豫同艰难&rdo;打天下的功臣,&ldo;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降爵为县及县侯,以奉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之祀。&rdo;谢灵运的食邑也削减为五百户。这当然不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问题在于,他在斗争的一开始就站错了队。平定孙恩之乱,北府军将领刘毅跟刘裕功绩相当,但封赏远不及刘裕。他心怀不满,最终被刘裕灭掉,偏偏谢灵运就是刘毅的记室参军;刘毅虽然也出身寒门,但有文采,愿意跟世家子弟交往,谢灵运对他颇有好感,却完全看不上刘裕。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刘裕从关中得胜归来,谢灵运奉命到彭城慰劳,作《撰征赋》。这样的命题作文,主题明确,就是要给刘裕歌功颂德,可谢灵运虽然文笔飘洒俊逸,却总是追忆东晋历史,刘裕的事迹形同点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童氏百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穿越之妇道 投喂病弱男配 鬼咒 风流校医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捕风 嫡女重生记(上) 她病得不轻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蔚蓝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来互相伤害啊 表妹万福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我喜欢的你都有 权少的冒牌娇妻 北境战神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