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对国运影响有多大?最直接的是战国李牧 > 第132章(第1页)

第132章(第1页)

这就应了那句话:所有的道德都是价码问题。

其实想当官不算毛病,《孟子》有云:&ldo;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rdo;,又说:&ldo;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rdo;;明明想当官,却做出不想当的姿态,就难免令人恶心。

谢灵运毫无疑问应该受到惩罚,但不至于杀头。这样的才俊之士尽管有毛病,但一个健康的社会还是应该给予容忍。回到檀道济身上,说他包庇谢灵运,纯粹是胡扯。陶渊明都不给檀道济面子,谢康乐眼里怎么会有他?要知道陶渊明虽有文名,却也不过一介寒儒,算上陶侃也是寒门出身,这个因素我们不会在意,但谢诗人不会彻底忘怀。而说到檀道济,他更是寒门新贵,在谢灵运眼里,恐怕跟孟太守的分量差不多。朝廷之所以要把他们俩扯到一起,无非是因为三年前谢灵运刚刚被杀,而且罪行确凿,确实有谋逆之举‐‐当然被迫的情节,当局忽略不计。

檀道济死后,刘宋与北魏虽然没有爆发全面战争,但边衅不断,公元446年尤为血雨腥风:拓跋焘下达《灭佛法诏》,京师及各个州郡共杀死和尚超过万人,佛教史称&ldo;太武法难&rdo;;同时入侵济南郡,掠走百姓六千户。

国难思良将。刘义隆有次询问殷景仁:&ldo;谁可继道济?&rdo;殷景仁回答:&ldo;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rdo;他认为檀道济的名声来自于概率论:参战多,故而军功多。别人没机会上战场而已。这当然是典型的办公室痴话,想当然;刘义隆的见识还是比他强点:&ldo;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rdo;

然而刘义隆痛惜檀道济的时候,还在后面。

公元450年,拓跋焘诛杀崔浩,实力有所削弱,刘义隆决心趁机北伐。而北魏进一步安顿北方,也有南下之意。拓跋焘于是写信挑逗刘义隆:&ldo;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与我鲜卑生长马上者,果如何哉?&rdo;刘义隆被激怒,决心举兵北上。他号召王公大臣以及富民,捐献金币杂物,以助国用;江南兵力不足,下令从青、冀等六州征兵,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十日内束装完毕;富民与僧尼将财产的四分之一借给军用,战后偿还;百官分别减俸三分之一。

宋军总体部署如下:东路由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军六万,经淮、泗入黄河,进攻碻磝、滑台,徐州、兖州刺史所部配合行动;中路由太子左卫率军直趋许昌、洛阳,豫州刺史部配合行动;西路由雍州刺史刘诞攻打弘农(今河南灵宝),遥指长安,梁州及南北二秦州刺史部配合行动。主攻方向还是东部。

第35节:唱筹量沙大将军(12)

拓跋焘的策略还是后发制人。

当年七月,王玄谟大军猛攻碻磝,魏军弃城而逃。王玄谟随即指挥百艘战船为先锋,进攻滑台。滑台城中多是茅屋,有人建议发射火箭,但王玄谟却说:&ldo;彼吾财也,保遽烧之。&rdo;贪心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当地百姓竞出租谷,自带兵器投奔宋军,每日千数,但王玄谟不选择贤能统率,却分配给亲信,结果众心失望,小小的滑台竟然两月不下。

当年九月,即将秋凉,利于骑兵行动。拓跋焘随即兑现&ldo;秋来当往取扬州&rdo;的诺言,尽起主力,号称百万,挥师南下。大军进至枋头,鼓号之声震天动地,王玄谟大为惊惧,来不及通知水军,便仓皇而退。魏军将缴获的战船连以三道铁锁,布置在河面,想封锁黄河,阻断宋军水师退路。宋军乘黄河涨水,顺流而下,用巨斧劈开铁链,这才得以保全。

枋头这个地方,真是南朝的伤心之地。桓温损兵于前,王玄谟折将于后,最终都是局面不可收拾。拓跋焘不顾彭城、盱眙、山阳(今江苏淮安)等战略要地还在宋军手中,就多路突破淮河,继续向纵深穿插,目标直指长江。十二月十五日,各路魏军全部到达长江北岸,随即大肆破坏民房,割芦苇制作筏子,扬言渡江。

焦头烂额的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遥望远处,面带忧色,哀叹道:&ldo;若道济在,岂至此!&rdo;可惜此时檀道济已经屈死十四年,尸骨已朽。

怎么办呢?刘义隆紧急征发王公以下子弟从军,派禁军把守渡口,命水军沿江巡逻。魏军骑兵虽猛,但战马终究不会游泳,最终只得掳掠五万人,于公元451年正月回军。大军撤退至盱眙时,魏军想破城夺粮,结果攻城三十日,肉搏登城,死伤万人,尸与城平,还是没能拿下;途经彭城,魏军还想捞一票,驻扎于云龙山、戏马台一带,连日攻击,但攻了三个月,还是没能进城一步。魏军士兵闲来无聊,用兵器在山崖上雕刻佛头,方面大耳,法相庄严,人呼佛头岩。后来春雨降临,士卒疫病流行,不得不匆匆走人。

刘义隆想经略中原,拓跋焘要饮马长江,这其实是双方的战略遭遇战。由于缺乏良将,刘宋大败,&ldo;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rdo;大敌当前强兵压境时,刘义隆想起过檀道济,然而为时已晚。

这是公元451年的事情。那一年裴松之故去,匈奴大帝阿提拉在匈牙利平原集结主力,出征高卢,最终在奥尔良战役中失利。这场战役挽救了欧洲。阿提拉且战且退,又在夏隆战役中失败,随即转头南下意大利。

六百年后,一位原本可以成为名将、但朝廷始终不给机会的军事家,如此浩叹此次北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她病得不轻  穿越之妇道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我喜欢的你都有  蔚蓝  童氏百年  表妹万福  北境战神  来互相伤害啊  鬼咒  风流校医  捕风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投喂病弱男配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权少的冒牌娇妻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嫡女重生记(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