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对国运影响有多大?最直接的是战国李牧 > 第147章(第1页)

第147章(第1页)

入相出将(1)

高颎虽然以&ldo;文吏&rdo;自谦,长史调兵遣将,确实也只是个参谋长的角色,但他并非不能领兵打仗。  尽管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但还有实力,还是隋朝的离间对象。离间突厥本没什么,但却捎带着害了一个无辜的女人,不能不说。  这个女人便是北周的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是赵王宇文招之女。宇文招喜欢诗文,经常与庾信唱和。这样的家世,将千金公主培养成了文学女青年。杨坚篡位之初,曾经以她远嫁为名,召回皇族诸王,一并处斩;最后这位远在异族的千金公主,依然难逃好皇帝杨坚之毒手。当然,起初杨坚也曾施以恩惠,将她赐姓为杨,编入宗谱,改封为&ldo;大义公主&rdo;,希望她能继续交通友好。灭陈之后,杨坚将陈后主宫中的一架屏风赐给大义公主,以为恩赏,大义公主看到屏风上精美的绘画,由陈之灭亡联想到北周王朝以及个人命运,挥笔题诗一首: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杨坚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切。&ldo;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rdo;云云,刺激了他的神经。他认为虏廷指的并非突厥,而是自己一手创建‐‐加上篡夺‐‐的大隋;&ldo;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rdo;,谁成谁败,你为谁感慨?&ldo;偏伤远嫁情&rdo;也很是刺眼。本来就是让你充当工具,你不安分职守,伤感个什么劲头?  杨坚杀心已起,必欲灭之而后快。  此时沙钵略可汗已经死去,都蓝可汗又娶了自己的后母千金公主。其弟突利可汗居于北方,是东突厥的二号人物。他为了提高自身的砝码,向隋朝求亲,遭遇杨坚的先决条件:杀掉千金公主,便应允其请。  在杨坚遣使宣布废黜千金公主、并令都蓝可汗杀掉她的同时,突利可汗也煽风点火、散布谗言,最终将其害死。事后杨坚倒也不赖账,选个宗室女子,赐公主名号,送与突利可汗成亲,同时厚赠礼品,以离间他与都蓝的关系。都蓝果然上当,立即断绝朝贡,并且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准备对付突利。孩子哭抱给他娘。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可汗上奏隋朝,声称都蓝可汗正在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杨坚立即决定发兵征讨。他以汉王杨谅为元帅,统帅三路大军攻击突厥:高颎出朔州,杨素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燕荣出幽州(今北京西南),分进合击。杨谅虽然号称统帅,但其实并未到达前线,三位将军都需临机处置。其中高颎为左仆射,杨素为右仆射,都是宰相级别,典型的入相出将。  消息传出,都蓝可汗联合达头可汗抢先动手,与突利可汗激战于长城之下。一场混战,突利大败,被隋朝使者长孙晟诱骗至伏远镇(今山西大同);都蓝杀尽突利子侄,然后率部入寇蔚州(今山西灵丘)。四月,高颎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与都蓝可汗所部相遇,连战七天,大破突厥,然后追击至乞伏泊(今内蒙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的黄旗海),再次获胜,俘虏千余人。此时都蓝可汗亲率主力赶到,将隋军团团包围。赵仲卿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敌,再度大败敌军,都蓝可汗败逃,后被部下所杀。高颎指挥隋军穷追不舍,追过白道,越过秦山(大青山)七百余里,方才凯旋班师。  高颎击败都蓝可汗的同时,杨素所部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遭遇。在此以前,隋军对付突厥骑兵,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骑兵不敢直接争锋。此次杨素果断抛弃防御姿态,下令各军的骑兵各自列阵。他之所以敢于这样,是因为部下都能死战;而部下之所以都能死战,是因为他军法严酷:有犯军令者,无论轻重,立即处斩;临阵必寻部下过失,多则百余人,少者十多人,全部斩首;对阵先令一二百人冲锋,不能克敌立即斩首,再用一二百人冲锋,不成再全部斩首。将士们惧怕杨素的军令,无不死战。  却说达头可汗,一见隋军这种阵势,自以为捡到了皮夹子,大喜,立即率领主力直扑过来。原来的南朝降将周罗喉此时正在杨素麾下效力,他见突厥各部急于求胜,阵形不整,便主动请缨,率领二十名精锐骑兵率先冲击,杨素指挥主力跟进,结果大败突厥,达头可汗身负重伤逃跑,余部死伤惨重。  当年十月,杨坚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并令长孙晟率五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安置启民可汗所部,以便就近招抚其余部落。  这个手上沾有千金公主鲜血的启民可汗,后来也成为高颎获罪的诱因。

事出女人(1)

高颎的母亲很有智慧,曾经提醒儿子:&ldo;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rdo;母亲这番话肯定会有影响,但更大的决定性因素,还在于个人性格。高颎性格中既有洒脱的一面,也有坚持的一面:对于功劳和官位,他可以洒脱;而在责任与道义跟前,却只有坚持。  不争功不贪位,确实可以避祸。这一点,名将贺若弼可为例证。  隋初名将,首推韩擒虎与贺若弼。这也正常,攻陷敌国都城,拿住对方国主,比封狼居胥更加实惠,自然是不世之功。不过在我的脑海里,对韩擒虎印象最深的并非这个,而是他率军攻打南阳关、为难第六条好汉、南阳太守伍云召。当然,这是京剧《南阳关》里的故事,起源在于《隋唐演义》,按下不表。实际的韩擒虎是所有功臣中的幸运儿,落得善终,因为他首先未曾犯忌,其次死得时机恰当,没活那么长,也就免去了杨广的当头一刀;而与之功劳相当的贺若弼,则没有那么幸运。  贺若弼也出身于将军世家。父亲贺若敦&ldo;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rdo;后来因为口出怨言,引起权臣宇文护忌惮,被害死。临刑之前,他痛感祸从口出,便对儿子说:&ldo;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rdo;拿锥子将儿子的舌头刺出血来,&ldo;诫以慎口。&rdo;  这一锥子开始确实有点作用。但也仅仅在开始时期。  周武帝宇文邕对太子宇文贇的要求处处严格,宇文贇则对父亲时时掩饰,以期瞒天过海。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ldo;太子必不克负荷&rdo;。贺若弼深以为然。后来乌丸轨寻机劝谏宇文邕:&ldo;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rdo;宇文邕赶紧召问贺若弼。关键时刻,贺若弼大约想起了父亲的锥子,见太子地位已不可动摇,便说:&ldo;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rdo;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首鼠两端,出卖朋友,贺若弼对道:&ldo;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rdo;。后来宇文贇继位,乌丸轨果被诛杀。  然而父亲的苦心告诫,终究无法战胜性格。贺若弼最终还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立下大功后的贺若弼志得意满,生活奢侈,极度张扬。不仅如此,他自诩军功过人,常以宰辅自许。可后来杨素升任右仆射,梦圆出将入相,他却还只是个将军。他愤愤不平,经常口出怨言,结果先遭罢官,后又下狱。杨坚责问道:&ldo;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rdo;贺若弼说:&ldo;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rdo;意思是很清楚二人的底细,跟他贺若弼比起来,他们还真的就是饭桶。此时的贺若弼真是猪油蒙心,不明白此话表面上只损了高颎与杨素,暗地里却将皇帝的眼力也一并贬损,怎生了得?公卿大臣们都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以怨愤过重为由,奏请处死贺若弼。杨坚犹豫数日,惜其功劳,还是高抬贵手,只是削职为民;过了一年多,又恢复其爵位,经常请他吃个饭;到了这个份上,贺若弼依旧不知改悔,有回杨坚在仁寿宫赐宴群臣,席间令贺若弼赋诗,结果诗中依旧&ldo;词意愤怨&rdo;。  杨广还是太子时,曾问贺若弼:&ldo;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rdo;贺若弼说:&ldo;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rdo;杨广接着问:&ldo;然则大将谁也?&rdo;贺若弼说:&ldo;唯殿下所择&rdo;。  言外之意,只有他贺若弼。  如此不知自敛的老同志老资格老革命,谁会喜欢?都说功高震主,这话有两层涵义,首先是自恃响应云集,有不臣之心;其次便是躺在功劳簿上,整天摆老资格。贺若弼属于后者。其实他们没弄明白,功劳与赏赐是一次性交易:你立了功,我封了赏,钱货两讫,互不相欠。可问题是很多人卖了一次还不满足,还想整天都卖。  这完全违背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怎么能行?  公元607年七月,隋炀帝杨广带领高颎、贺若弼等人,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君王多数喜欢排场,杨广同志尤甚。他命令宇文恺,制造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招待启民可汗及其部众。当时启民可汗无法抵挡突厥攻势,已经迁至内蒙河套以南。贺若弼以为此举太过奢侈‐‐恐怕还是觉得启民可汗的功劳不能匹配如此厚待‐‐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揭发。其实呢,老同志说两句就两句,能容忍便是好度量,然而杨广贵为天子,不想继续委屈自己的脾性‐‐也许,他觉得已经容忍够了‐‐便将之定性为诽谤朝政,当月二十九将他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同押赴刑场,就地正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我喜欢的你都有  来互相伤害啊  权少的冒牌娇妻  嫡女重生记(上)  北境战神  蔚蓝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捕风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投喂病弱男配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穿越之妇道  表妹万福  童氏百年  她病得不轻  风流校医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鬼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