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蒙冤(1)
公元599年,平陈功臣、总管王世积的亲信犯法,面临处罚。他逃到王世积那里,但王世积不肯接纳包庇,此人便捏造事实,诬告王世积谋反,最终用王世积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王世积接受审讯时,有些宫闱秘事说是来自高颎;后来有司又奏告,高颎曾与王世积交通,收受其名马之赠。高颎因此被问罪。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弥、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纷纷为高颎担保,杨坚大怒,将他们通通拿问,从此便再也没人敢说句公道话。当年八月,高颎被罢官,但保留爵位。 不久,杨坚在秦王杨俊府中召高颎侍宴。高颎欷歔感叹,悲不自胜,独狐皇后也跟着留下鳄鱼的眼泪。可杨坚依然坚信高颎有异心,很武断地说:&ldo;朕不负公,公自负也。&rdo;并对侍臣说:&ldo;我于高颎胜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rdo;过去不见面,也如同在眼前;现在呢,已经习惯了没有高颎的朝堂: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我自己;没有我的日子里,谁管你保重不保重你自己。 这仅仅是高颎倒霉的开始。 高颎的爵位是齐国公。没过多久,其封国的国令上书揭发高颎,说其子高表仁,也就是杨勇的女婿,跟父亲说过这样的话:&ldo;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rdo;杨坚闻听大怒,将高颎拿问下狱。结果审讯官上奏,和尚真觉曾对高颎说:&ldo;明年国有大丧。&rdo;尼姑令晖也说:&ldo;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rdo;杨坚闻听更加恼火,当着群臣的面说:&ldo;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rdo;有人顺水推舟,请斩高颎。杨坚说:&ldo;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rdo;下令剥夺高颎爵位,除名为民。 高颎是平南主帅,虞庆则是定北大将。他长期镇守边塞,与突厥征战多年,后来又作为使者,成功说服东突厥沙钵略可汗摄图南附,有功于国。可不幸的是,他的遭遇有点像《水浒传》中的卢俊义:其妻弟赵仕柱与其爱妾私通事发,于是便诬告姐夫谋反,虞庆则因此被杀,而赵仕柱则获得荣华富贵。 从高官到平民,无疑有巨大的落差,但高颎没忘母亲的告诫,以为大祸得免,不但全无悔恨,反而态度欣然。 公元600年,经过杨素、杨广等人的积极策动,杨勇终于被废,杨广心愿得遂。公元604年,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高颎被重新启用为太常卿。为争夺储君之位,杨广韬光隐晦多年,清心寡欲多年。等到即位,这些隐忍多年的欲望全面爆发,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妄兴干戈。这一点,刚刚走过高考独木桥的大一新生,应当最有感触。然而这一切,都不对高颎、贺若弼的胃口。或者说,高颎、贺若弼不对杨广的胃口。于是这两位老将一同平陈,又一同被杀,罪名都是诽谤朝政。具体证据如下: 公元607年,突厥启民可汗即将遣使入京朝见新君,杨广想摆摆阔气,下诏征集周、齐乐家子弟及天下散乐。高颎谏阻道:&ldo;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rdo;; 谏阻召乐之后不久,高颎对太常丞李懿说:&ldo;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rdo;说的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陈年旧事; 杨广对启民可汗礼遇甚厚,高颎便对太府卿何稠说:&ldo;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rdo;。这一点,他跟贺若弼英雄所见略同; 高颎曾对老朋友、观王杨雄说过:&ldo;近来朝廷殊无纲纪&rdo;; 礼部尚书宇文弼曾在高颎跟前发牢骚:&ldo;昔周天元好声色亡国,以今方之,不亦甚乎!&rdo;又说:&ldo;长城之役,幸非急务。&rdo; 这些话都被一一收集整理,作为证据上奏。铁证如山,还有什么话好说?公元607年七月二十九,高颎跟宇文弼、贺若弼一同被杀。他的几个儿子被流放戍边。 &ldo;文武大略,明达世务&rdo;是史书对高颎的评价。他这个人,丝毫没留下什么把柄,可以让人故作高明地议论一番。没有,确实没有;他推荐贤能,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都曾因此受益;他保护才俊之士,杨坚曾因事欲杀名将史万岁,高颎劝道:&ldo;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rdo;史万岁因此得免一死,在反击突厥时建功立业。当然,立功后的他遭遇杨素嫉妒,功劳被杨素夺去。史万岁愤愤不平,在杨坚跟前据理力争,殊不知杨素已经给他上过眼药,他越辩解杨坚越火,最终被宫廷卫士当场群殴致死;高颎不贪恋富贵,不居功自傲,曾多次辞让官职。 史家认为高颎是&ldo;真宰相&rdo;。杜佑纵观历代名相,得出这样的结论:&ldo;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rdo; 可这样的&ldo;真宰相&rdo;,最终却蒙冤而死,而加害他的杨坚与独孤皇后,确实不是简单的坏蛋,即便真正操刀的杨广,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昏君;他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闲话便妄杀高颎,当下的读者自然会感觉荒唐,会本能地联想起两件往事:首先,高颎曾经不遵号令、不给面子,擅杀美人张丽华;其次争夺储君时,高颎支持杨勇,算是杨广的政敌。 可如果简单地将高颎之死定性为挟嫌报复,那就未免既看轻了杨广此人,也看轻了历史与人性本身的复杂性。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捕风 鬼咒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穿越之妇道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表妹万福 童氏百年 北境战神 嫡女重生记(上) 来互相伤害啊 蔚蓝 她病得不轻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投喂病弱男配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我喜欢的你都有 风流校医 权少的冒牌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