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明月寄故乡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有一年,为了避乱,他和我父亲这一房住在乡下一个小庙里,即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菩提庵里,就住在小说所写&ldo;一花一世界&rdo;那间小屋里。这样他就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ldo;是有那么一回事吗?&rdo;父亲说:&ldo;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rdo;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

我的祖母是谈人格的女儿。谈人格是同光间本县最有名的诗人,一县人都叫他&ldo;谈四太爷&rdo;。我的小说《徙》里所写的谈甓渔就是参照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写的。他的诗我在小说《故里杂记&iddot;李三》的附注里引用过一首《警火》。后来又读了友人从旧县志里抄出寄来的几首。他的诗明白晓畅,是&ldo;元和体&rdo;,所写多与治水、修坝、筑堤有关,是&ldo;为事而发&rdo;,属闲适一类者较少。看来他是一个关心世务的明白人,县人所传关于他的糊涂放诞的故事不怎么可靠。

祖母是个很勤劳的人,一年四季不闲着。做酱。我们家吃的酱油都不到外面去买。把酱豆瓣加水熬透,用一个牛腿似的布兜子&ldo;吊&rdo;起来,酱油就不断由布兜的末端一滴一滴滴在盆里。这&ldo;酱油兜子&rdo;就挂在祖母所住房外的廊檐上。逢年过节,有客人,都是她亲自下厨。她做的鱼圆非常嫩。上坟祭祖的祭菜都是她做的。端午,包粽子。中秋洗&ldo;连枝藕&rdo;‐‐藕得有五节,极肥白,是供月亮用的。做糟鱼。糟鱼烧肉,我小时候不爱吃那种味儿,现在想起来是很好吃的东西。腌咸蛋。入冬,腌菜。腌&ldo;大咸菜&rdo;,用一个能容五担水的大缸腌&ldo;青菜&rdo;。我的家乡原来没有大白菜,只有青菜,似油菜而大得多。腌芥菜。腌&ldo;辣菜&rdo;,‐‐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自离家乡,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咸菜。风鸡,‐‐大公鸡不去毛,揉入粗盐,外包荷叶,悬之于通风处,约二十目即得,久则愈佳。除夕,要吃一顿&ldo;团圆饭&rdo;,祖父与儿孙同桌。团圆饭必有一道鸭羹汤,鸭丁与山药丁、慈姑丁同煮。这是徽州菜。大年初一,祖母头一个起来,包&ldo;大圆子&rdo;,即汤团。我们家的大圆子特别&ldo;油&rdo;。圆子馅前十天就以洗沙猪油拌好,每天放在饭锅头蒸一次,油都&ldo;吃&rdo;进洗沙里去了,煮出,咬破,满嘴油。这样的圆子我最多能吃四个。

祖母的针线很好。祖父的衣裳鞋袜都是她缝制的。祖父六十岁时,祖母给他做了几双&ldo;挖云子&rdo;的鞋,‐‐黑呢鞋面上挖出&ldo;云子&rdo;,内衬大红薄呢里子。这种鞋我只在戏台上和古画上见过。老太爷穿上,高兴得像个孩子。祖母还会剪花样。我的小说《受戒》写小英子的妈赵大娘会剪花样,这细节是从我祖母身上借去的。

祖母对祖父照料得非常周到。每天晚上用一个&ldo;五更鸡&rdo;(一种点油的极小的炉子)给他炖大枣。祖父想吃点甜的,又没有牙,祖母就给他做花生酥,‐‐花生用饼槌碾细,掺绵白糖,在一个针箍子(即顶针)里压成一个个小圆糖饼。

祖母是吃长斋的。有一年祖父生了一场大病。她在佛前许愿,从此吃了长斋。她吃的菜离不了豆腐、面筋、皮子(豆腐皮)……她的素菜里最好吃的是香蕈饺子。香蕈(即冬菇)熬汤,荠菜馅包小饺子,油炸后倾入滚汤中,嗤拉一声。这道菜她一生中也没有吃过几次。

她没有休息的时候。没事时也总在捻麻线。一个牛拐骨,上面有个小铁钩,续入麻丝后,用手一转牛拐,就捻成了麻线。我不知道她捻那么多麻线干什么,肯定是用不完的。小时候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ldo;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rdo;,觉得我的祖母就是这样的人。

祖母很喜欢我。夏天晚上,我们在天井里乘凉,她有时会摸着黑走过来,躺在竹床上给我&ldo;说古话&rdo;(讲故事)。有时她唱&ldo;偈&rdo;,声音哑哑的:&ldo;观音老母站桥头……&rdo;这是我听她唱过的唯一的&ldo;歌&rdo;。

一九九一年十月,我回了一趟家乡,我的妹妹、弟弟说我长得像祖母。他们拿出一张祖母的六寸相片,我一看,是像,尤其是鼻子以下,两腮,嘴,都像。我年轻时没有人说过我像祖母。大概年轻时不像,现在,我老了,像了。

第三节 &ldo;无事此静坐&rdo;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ldo;无事此静坐&rdo;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

&ldo;一日当两日&rdo;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ldo;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do;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ldo;习静&rdo;。唐人诗云:&ldo;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rdo;&ldo;习静&rdo;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ldo;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rdo;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光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取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ldo;闹市读书&rdo;。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思。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犹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幅小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这是他家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旬我一直记得很清楚:&ldo;静思往事,如在目底。&rdo;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ldo;静思往事,如在目底&rdo;,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ldo;心闲气静时一挥&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祸水老祖她又掉马了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  我的世界守护者  定风波[罗成同人]  迨诸父异爨  相爱两相厌  玉氏春秋  末世金甲  麒麟书院  重返1998  伊月圆缺/洢月圆缺  美妾  江春入旧年  祖传算命了解一下  Owner  咸鱼老祖宗她被迫成为顶流  你是我的阳光  篮球之神  为了阻止徒弟黑化我只能拼了[女尊重生]  争端:地区危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