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
孙中山当年辞去大总统后,曾信心十足地表示要专心致志&ldo;办理实业&rdo;,迎接&ldo;产业勃兴&rdo;的到来,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断了他的梦想,也是在上海期间,他完成了这部宏伟的《实业计划》。
《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ldo;theternationaldevelopntofcha&rdo;,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工农业、交通等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设想,无疑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
《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等。
而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ldo;如纽约港&rdo;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即是孙中山一生孜孜以求的一个大目标。为此,连战先生2006年4月在参观上海洋山深水港时曾激动地说:&ldo;没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写的这个实业计划中的理想,今天由各位变为现实。对此我非常钦佩!&rdo;
孙中山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在&ldo;三峡建坝&rdo;的理想:&ldo;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rdo;据考证,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当时连孙中山先生自己也被这个宏伟的梦想感动了。他写道:&ldo;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rdo;
关于发展经济和实业的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个人经营与国家经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他主张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并为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要改革税制,统一货币,排除各级官吏的种种压制,等等。这些设想,对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资金短缺且现代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又极不平衡的中国,显然是非常适宜的。
但是,《实业计划》也有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失误,就是将中国的发展完全寄希望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他甚至一厢情愿地设想了实行这一计划的三个步骤:(一)准备投资于中国的各国政府,共同行动,统一政策,组成一国际团,以便开展工作;(二)设法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使其热心配合;(三)与中国政府正式谈判,签定协议,实施计划。此时的孙中山,尚未认清西方列强是不会真心诚意来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像中国这样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不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点,而主要依赖于国际援助,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经济腾飞,是不可能的。由此而论,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虽然气魄宏伟,但其可行性基础却异常薄弱,无法付诸实施。
另外,孙中山在此也显示出他不顾客观、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孙中山计划建设三大港,10万英里铁路,20万英里公路,大江大河整治,工业全面启动,遍地开花,并认定:十年内即可实现。但以中国当时的国情,这根本不可能。
当时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在事后记述他曾亲见孙中山首次披露全国铁路计划时的状态时写:
孙中山带了一幅约六英尺见方的大地图,当他把它摊在地板上时,我看到了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他不仅是个狂人,而且简直是个疯子。他不因地图上的种种阻隔而气馁,只是握着画笔,在地图上尽可能地用铁路线填满各个省区和属地(包括蒙古)。说他疯了,不是因他在地图上画线,……而是因为他竟天真地认为,画了这些铁路线,外国资本家就会给他足够的钱,在五至十年内把这些铁路全部建成!
端纳记述的这一情况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孙中山一贯的思想作风。说他是&ldo;狂人&rdo;、&ldo;疯子&rdo;太过刻薄,但也反映出孙中山有时作风简单、粗率、盲目自信的一面。尽管如此,《实业计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份完整、系统的经济现代化计划,它仍为人们所重视和怀念,不在于它的每一个具体内容的参考价值,而在于它的原则精神的启示和激励。
------------
《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
《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完成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从严格意义上说,此书并非孙中山的理论创作,而是他根据中国国情实际需要,参照西方有关同类书籍编撰而成的。
《民权初步》主要论述民权问题,旨在纠正中国社会&ldo;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rdo;的弊病。孙中山认为,这正是&ldo;至大至优&rdo;的中华民族&ldo;据此至广至富之土地,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国家&rdo;的根本原因。为此,孙中山不遗余力地倡导民权,以期激发国民的主人翁精神,最终实现&ldo;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rdo;的民主政治。
中国拥有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亿人口,又有长达2000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推行民主政治,困难重重。孙中山认为,所谓民权就是&ldo;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rdo;。他认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四大民权的实现,必须从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层面入手,将民主政治具体化为集会、结社、议事方式的训练,即&ldo;民权初步&rdo;。在这个著作里,孙中山不厌其烦地详论集会、结社、议事、动议、讨论、选举、表决、计票、维持会议秩序、制定社团章程、明确个人权利义务等琐碎的操作细则,绝非将民主问题简单化、庸俗化,而是依据&ldo;知难行易&rdo;的认识论原则,将民主政治理论,落实为一般民众人人都能掌握的普通常识与行为规范。他认为,民主政治体制的&ldo;议事之学&rdo;,好比&ldo;兵家之操典,化学之公式,非流览诵读之书,乃习练演试之书也&rdo;。孙中山希望家族、学校、农团、工党、商会、公司、国会、省会、县会&ldo;皆当以此为法则&rdo;,由此养成国民的民权意识,&ldo;倘此第一步能行,行之能稳,则逐步前进,民权之发达必有登峰造极之一日&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 渣们重生后哭声沙哑求我原谅[穿书] 敬业的我居然失业了 快乐僵尸 大数据修仙(上) 七零纪事 穿成佛系恶毒女配 黄帝玉璧 怦然心弦 若不是你长得美 先结婚后恋爱 风云殿 回廊亭杀人事件 重生之民谣巨星 恶灵社研究不存在的历史 芙蓉帐:权相的掌心娇重生了 灵杀 总裁轻些宠 卫家女 乖,让我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