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
导读:平陈名将韩擒虎与贺若弼为争夺功劳,险些动刀;名将史万岁阵前与突厥勇士单挑,一招制敌;杨素指挥作战,上阵先杀自己人…… 早些年,曾经有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争论。在我看来,创造历史的是两种人:好人与坏蛋;奸臣与忠良;聪明练达之辈与白痴昏庸之徒。 可问题在于,经常有人身兼两样,具有两面性。这充分说明了历史的复杂,也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很多冤死的名将固然有大功大才,但也有负面消息,如同美人脸上的青春痘,虽是年轻与活力的证明,但终究有碍观瞻。韩信也好李广也罢,莫不如此。而今天的主角儿高颎则类似蒙恬与李牧,几乎无懈可击。你找不到他的任何把柄。蒙恬和李牧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如果嬴政和项羽不烧书,不知道会不会流传下消极信息;高颎生活在隋朝,绝大多数史籍都保存至今,可鸡蛋里还是挑不出骨头。 这足以证明,此人确实是君子。真君子,绝非伪君子。 可祸害高颎的人,又都不是简单的坏蛋。都有两面性。 严格说起来,高颎不是将军,而是元帅。他虽然多次带兵,但很少直接上阵冲杀,估计也从来不穿铠甲。不过中国古代文武区分并不严格,鸿沟是后来形成的。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帅,都是文人雅士。明代开国后,有人奏请太祖朱元璋开武学,朱元璋说:&ldo;一文武不分途。&rdo;这老朱同志虽然没文化,却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本质而言,文武一途,不分彼此。 从上古的封建时代开始,当兵打仗都是贵族的专利。他们要同时学习&ldo;六艺&rdo;,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能够&ldo;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rdo;,内柄朝政,外掌兵戎。晋楚争霸、战于城濮之前,晋文公要挑选元帅,赵衰推荐郤縠,理由是他能&ldo;说礼乐而敦诗书&rdo;,最终获得首肯。西晋灭吴的名将杜预,给《春秋》作注,被列入《五经正义》和《十三经注疏》,而且类似陈庆之,骑术弱,箭法差,张弓不能中的,拿现在的话说,叫&ldo;烧饼&rdo;,会惹得哄堂大笑。可依然不耽误建功立业。 高颎就是这样一个大约不穿军装的参谋长。他的功业主要是辅佐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最终一统山河。
主角登台(1)
北魏分裂之初,宇文泰在关中改革军队统辖系统,采取鲜卑的八部之制,设立八柱国。他自己任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作为实际统帅,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也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另外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等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每位柱国下辖两个大将军、四个开府、八个仪同,统兵八千。这四万八千人左右的军队,便是所谓的府兵;这八个柱国,则形成了关陇军事集团,史书所谓&ldo;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rdo;其中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杨坚利用这种复杂的人际网络关系,逐渐掌控了北周政权,前提则是北周宣帝的昏庸。 历史上有个有趣的现象:能人之子,往往平庸乃至白痴,依旧能力出众者比例甚低。像刘禅之于刘备,司马衷之于司马炎,高洋等辈之于高欢,不胜枚举。眼前的周宣帝宇文贇也是如此。周武帝宇文邕文治武功可谓盛大,且一生节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优点,赞道:&ldo;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rdo;但就是此等人物,却生出了不堪造就的宇文贇。 宇文邕对长子要求很高,派人监视其行动,稍有过错便大加斥责。全面推行棍棒教育的结果,便是宇文贇藏头缩尾、不露真心,隐忍不发。宇文邕一死,长期的压抑瞬间爆发,缺点和毛病强烈反弹:宇文贇对着棺材大叫,嫌父亲死得太晚,并且立即检阅后宫,稍有姿色者全部占有。上台之后,便要杀有大功的叔父、齐王宇文宪,且手法近乎暗杀:单独召见宇文宪,等他一进来,立即关闭殿门,就地拿下。宇文宪没做亏心事,神色不变,力陈清白,可录口供的文吏说了实话:&ldo;以大王您眼前的情势,还用得着说这么多吗?&rdo; 宇文贇等于在为杨坚篡位铺平道路,帮助他剪除异己。所幸这个昏君不长命,即位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80年便一病归西。杨坚于是联络内臣,矫诏辅政,自封大丞相、总知中外兵马事,立宇文贇八岁的儿子宇文阐为皇帝,所谓周静帝。 自此杨坚总揽朝政,权倾朝野,本文的传主高颎也随即走上前台。 高颎,字玄昭,又名敏。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那就跟高昂、高欢等人同乡,或许还是同宗。据《隋书&iddot;高颎列传》记载,高颎&ldo;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rdo;。据说他家门前有棵柳树,亭亭如盖,高达百尺。闾中父老都说:&ldo;此家当出贵子。&rdo; 这个故事类似刘备,真伪莫辩,暂且放下。 高颎之父高宾曾是独孤信的幕僚,被赐姓独孤氏,因此他跟独孤信的女婿杨坚早就熟悉。杨坚取得朝政之初,他在国子监的同学元谐说:&ldo;公无党,譬如水间一堵墙,大危矣。公其勉之!&rdo; 杨坚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于是广泛收罗党羽,高颎也是目标之一。因为高颎十七岁就被后来冤死的齐王宇文宪聘为记室,参加平齐战争,立有战功,被拜为开府,才干突出,更兼背景特殊。当有人找到高颎时,尽管当时杨坚事业草创,顶多是只潜力股,不确定性很强,高颎却对自己的眼力表现出了极度的自信。他这样表态:&ldo;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rdo;这个态度让杨坚很是满意,于是任命他为相府司录,级别不高,但执掌机要,相当于领导秘书,属于重用。 当时杨坚虽然已经控制朝局,但北周宗室拥兵在外,是个威胁。于是他便以千金公主即将远嫁突厥为借口,诏令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相州总管尉迟迥是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声望高,权力大,且手握重兵,杨坚对他也不放心,便以会葬宣帝为名,派其子尉迟敦作为使者,诏令尉迟迥入朝,同时派韦孝宽接任相州总管。 杨坚打的什么主意,尉迟炯心里当然清楚,当年六月,便公开竖起旗帜反对杨坚。七月,其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也从父起兵,荥州(治成皋)刺史宇文胄、申州(治平阳,今河南信阳)刺史李惠、徐州(治彭城)总管司录席毗罗等,纷纷据州响应。太行山以东,除沂州(治琅邪,今山东临沂西)外,几乎全都飘扬着叛旗。尉迟迥还分兵多路进攻,连下钜鹿(今河北平乡东南)、建州(治高都,今山西晋城东北)、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古驿)、东郡(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城)、曹州(治左城,今山东曹县西北)、亳州(治小黄,今安徽亳县)、永州(治楚城,今河南信阳长台关西)等地;同时将儿子送到陈朝以为质子,请求结盟;又派人出使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国、总管李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表妹万福 嫡女重生记(上)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权少的冒牌娇妻 鬼咒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她病得不轻 我喜欢的你都有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风流校医 来互相伤害啊 北境战神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蔚蓝 穿越之妇道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捕风 童氏百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投喂病弱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