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和关注教育,西方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洛克、卢梭、杜威、怀特海,他们都有关于教育的专着或言论,而且都相当精彩。我是研究尼采的,尼采对教育也有很精彩的见解。我翻译了一本他早期的着作,叫《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最近出版了,这本书以前没有汉译本,尼采在里面对当时的德国教育做了批判,非常深刻,着重批判的是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对于我们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
哲学家关注教育完全是题中应有之义,是理所当然的。哲学所讨论的问题,从人生哲学来说,就是人应该怎么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那么教育真正要让受教育者懂得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具备过好的生活的目标和能力。哲学和教育是相通的,做人的道理和育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我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好,或者让我一般地来谈一谈教育问题也好,我就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生中什么东西是值得珍惜和追求的,那么我就应该让我的孩子得到这个东西,教育就应该让受教育者得到这个东西,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人生中最值得珍惜和追求的是什么?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无非是两样东西。第一是优秀,人活在世界上应该做一个优秀的人,所谓优秀就是人所具有的那些禀赋能够得到很好的生长,包括身体的健康,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之为人的属性,人的精神禀赋得到很好的生长。第二是幸福,其实幸福和优秀是相通的,幸福的一个最重要内涵是享受人的高级属性,享受精神的快乐,所以这些精神属性必须生长得好你才能真正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并不是想幸福就能幸福的,你必须有好的素质,才能享受精神层面的幸福,你素质差,精神层面的幸福就和你无缘。所以,我看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是两个尺度,用人性的尺度看就是优秀,要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让受教育者的精神禀赋得到很好的生长,用人生的尺度看就是幸福,让受教育者具备幸福的能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教育的目标就是人性的优秀和人生的幸福,二者的关键都在于精神禀赋的良好生长。
2教育就是生长
在哲学家的教育观点中,我想特别谈一下教育就是生长,这是我特别欣赏的一个观点。教育就是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这个观点首先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后来美国哲学家杜威加以阐释和发展。这个观点强调的是只要生长得好,教育就是成功的,并不是在生长之外还另有一个标准、一个目的,或者说要朝着某个目标去生长。不要给生长另外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能够谋取一个好的职业,能够做出成就,你给生长设定了这样一个功利性的目标,这本身就是对生长的压制和扭曲,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把生长本身当作目的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孩子总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你就要对他走入社会以后能不能适应社会、能不能成功负责。我说对的,但是什么样的孩子在走入社会以后真正能在社会上发挥好的作用?当然是生长得好的孩子,也就是素质优秀的人。适应社会不应该是被动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不是单纯的适应现实。一个素质优秀的人对于现实不是被动地适应,而是能够做出积极的反应,从而改变现实。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说到优秀与成功的关系,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优秀的目标培养学生,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这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生长得很好,他在走入社会以后,你说他成功的机会大不大?而且这个成功不仅仅是谋得一个好的职业,不是这种表面的、狭隘的成功,而会是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相反,如果把功利性的成功设定为目标,就像现在这样,把应试、升学、就业放在首位,势必会压制真正的生长,结果只能培养出平庸的人,将来即使成功也是那种低层次的成功。
这是从个人的成功来说。从社会的效果来说,我们可以用社会的尺度来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但是这个社会的尺度应该是广阔的,不应该是狭隘的,不应该是纯粹功利性的。我相信罗素的判断,他说一个社会如果是由本性优秀的男女组成的,这样的社会肯定比相反的情形要好。如果我们以优秀和幸福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出的是整体素质优秀、充满幸福感受的男女,那么,在这样的男女成为社会的基本成员以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积极的、和谐的,社会本身的品质一定是好的。我们这样来看教育的社会效果,才真正是对社会负责,对孩子的将来负责。
根据教育就是生长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本身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为了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的。现在很流行的却是,幼儿园是为小学做准备,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要认许多字,甚至要学英语,小学是为小升初做准备,初中为升高中做准备,高中为升大学做准备,总之每个阶段好像都没有自身的价值,教育的目的不是把这个阶段的价值也实现出来,仅仅是为后面的阶段做准备。这样的观点和做法,真的是扼杀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扼杀了每个阶段自身的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杜威曾经谈到过,他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讲得最清楚的是教育家蒙台梭利,他说对于儿童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儿童看作没有长成的大人,我们要帮助他长大成人。&ldo;长大成人&rdo;这个说法本身就很荒唐,难道儿童不是人吗?这实际上就是认为儿童期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如果说有价值,其全部价值就是为成人阶段做准备,做这个准备就成了教育的唯一目标。这是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就是蒙台梭利和杜威所主张的,认为儿童期本身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是一个人身心生长最迅速、最活跃的阶段,这个价值是以后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代替的。所以,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这个价值,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生长,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整个人生的幸福而有意义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事实上,看一个孩子将来能不能幸福,现在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他现在不幸福,现在的生长受到挫折,整天疲于应付功课和考试,没有玩的时间,内心很压抑,童年的这种痛苦是会留下阴影的,他以后的幸福就有问题。
我们看一看中国教育的现状,真的很令人忧虑。从幼儿园开始,包括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目标很狭隘,就是应试和升学,用这个目标规划了孩子的全部学校生活,甚至放学回家以后的生活。最后,学生的头脑里塞满了为考试而背诵的知识,心里充满了升学和谋生的焦虑,对人之为人的幸福越来越陌生,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理应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在孩子的头上,把他们驱赶到升学和就业的战场去拼搏,使得很多的孩子事实上没有了童年,起码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种做法的后果,我们现在也许还看不出来,但是,在孩子们将来的人生中,在他们长大以后组成的社会的状况中,这种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真不知道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写爽文修妖 斗地主之恋 帝尊医妃:夫人马甲超级多 闲情的分量 重生之邻家双子初长成 我,靠中奖发家[星际] [吸血鬼]斯德哥尔摩 鬼闻笔录 本能迷恋 重生之暴君当政 爱若盛开,你自归来 拜电子月老,谈赛博恋爱 魔道卧底反复横跳中 龙楼探险 强爱霸欢:娇妻送上门 穿成虐文女主的日常[穿书]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造梦天师 我跨界养的崽长角了 求生公路模拟器[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