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rdo;讲诚的境界。我们晓得,尤其学各种宗教的这里很多,我们到佛教庙子上看,拜菩萨求仙三个字:诚则灵。对不对?都看了。怎么叫诚呢?我这么跪下来,弄根香蕉拜一拜,还不诚啊?很诚了!再到这个什么民权东路关帝庙,晚上去拿两百块钱买些馒头啊、米糕啊,磕个头,把头还碰得&ldo;砰砰&rdo;地响,这个总是诚啊!你把头碰得响只能叫磕响头,不一定算是诚。诚是个什么境界?非常难!
这个&ldo;诚&rdo;字也就是佛家所讲的修定,就是定的境界。定是什么境界?专一、专诚、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妄想的境界。所以现在你看儒家的中庸,这个时候佛法还没有来耶!所以&ldo;诚者天之道也&rdo;,诚的境界的天道的境界。这个天也是科学的、太空这个天;也是哲学的天、理念世界的天,形而上,看不见的,空灵。
&ldo;诚&rdo;是一个原则,天地永远是诚。所以天地生生不已,几千万年它没有怨恨人,没有要求人报答它什么;它永远给万物、给人类生命,给万物生机。所以天道的境界,人的诚恳的心像天地一样的开阔,就是诚的一个境界。
怎么样做到这个诚的境界?&ldo;诚之者,人之道也。&rdo;人为什么读书做学问、讲修养,甚至于学宗教呢?就是修道、成道这个境界。由我们的身心,由人道而到达同天道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同形而上道合一。所以&ldo;诚之者&rdo;就是方法,能够做到诚的这个方法这个境界呢,那是靠人的修为,靠自己修持、修行。怎么修呢?
&ldo;诚者&rdo;,现在告诉你&ldo;诚&rdo;。&ldo;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rdo;
诚这个境界,&ldo;不勉而中&rdo;,一点不要勉强的。这个清净很自然就到了。譬如佛家讲空、道家讲清净,清净是他的境界的形容,佛家讲空讲的是原则。你看一般学佛人拼命地修空,打坐在那里修到空,所以永远没有修好,不能得定,不能达到。因为他都勉强在做。要&ldo;不勉而中&rdo;,一点不勉强,很自然地;空,空就是空嘛!随时随地都在空,定住了。&ldo;不勉&rdo;,一点勉强都没有。我用一点力深呼吸,有些人数息观、念咒子或者做什么,那都在勉强撒!所以都在用方法,没有达到那个境界。&ldo;不勉而中&rdo;‐‐对了!插头一样插对了。
&ldo;不思而得&rdo;‐‐智慧的境界。我们普通学问、学识都是靠思想、想出来的,文章是靠想出来的。一个好的真正艺术家一辈子画画,任何一个艺术家都知道,会写字的书法家也晓得,一辈子大概只两、三件作品自己满意的。那个满意就是圣灵的境界,怎么叫圣灵?&ldo;不思而得,不勉而中。&rdo;自己也不晓得怎么画出来、怎么写出来的。等于像学中国书法,王羲之学写《黄庭经》的时候,酒喝醉了,写完了:这是谁写的啊?写得那么好!他自己都不知道了。忘我了,达到这个境界。任何艺术也好,做生意也一样啊!大的工商家,一个计划下去,突然赚了那么多钱,自己想想都奇怪啊!就是那么一种脑筋。你用心个个都想赚钱啊,在座我们大家都在用心想赚钱嘛!一个月大概得了两千块钱还拼命节省、计算,要抠着来用,抠了半天给扒手扒走了,很可怜!要发起财来的时候,&ldo;不勉而中,不思而得。&rdo;而且人还很舒服,&ldo;从容中道&rdo;,很从容,不紧张,不像大家现在赶公共汽车,急急忙忙大喊,一头跑啊,那很不从容。已经赶到了,汽车&ldo;嘟……&rdo;开了,下面一阵烟过了,然后在那里生气。那真是&ldo;中道&rdo;,站在马路中间了!呵!(众笑)既不从容,站在中道,那很糟糕!&ldo;从容中道&rdo;(第6集完。玉树临风录校,二校完。)
……然后脸色也变了,忙个几天下来不成话了,腿上工夫都垮了,这还叫什么禅呢!要从容中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怎么样忙也从容中道。&ldo;圣人也&rdo;,圣人就是有道之士。
你看,在中国固有的文化讲修养的功夫、得道人的境界,三句话完了。就是禅宗所谓讲开悟,悟了以后那个智慧不晓得哪里怎么来的,&ldo;不思而得,不勉而中&rdo;。你看禅宗大宗师那个答语、答复问题,那出来他自己不要考虑的。天人合一境界。说我想想看怎么办?怎么参?怎么打你一棒?哈!那个棒打下来,也不过是面粉做的棒,一碰就不对了。所以要这样。
所以&ldo;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rdo;上面讲到诚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可是诚怎么样做到呢?刚才我们听了,怎么做到诚啊?‐‐善,对不对?&ldo;不明乎善……&rdo;,怎么叫做善呢?开始第一步,&ldo;择善而固执之者也。&rdo;你要选用一个真正的心理上的善的行为、道德的行为,抓得牢牢的。先求专一,使自己思想能够专一而不变。这就是大家所谓打坐啊、念佛啊、用各种功夫了,&ldo;择善而固执&rdo;。抓住了、定了以后,就是禅宗所谓讲大彻大悟‐‐豁然,豁然开朗,不勉而得、不思而中了。这个时候就是悟的境界,开悟的境界就是中庸所讲的&ldo;诚&rdo;,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啊,庙子上写的&ldo;诚则灵&rdo;很难啊!(我们先休息。)
刚才讲到这个诚的境界,与我们怎么样修养到诚的方法。开始第一步要&ldo;择善而固执&rdo;,择善而固执就是当我们这个时代一般所谓讲修定这一种方法。那么,光是诚的境界是人之道也,个人的修养,修养内圣之道。有这个道,内圣而不能外用,那也是不全的,&ldo;凡(是)治天下国家有九经&rdo;,诚是为第一、基本,做人需要,做事更需要。上至当皇帝为天子,下至做任何一个人,就是&ld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rdo;,明德就是明这个诚的境界。可是学问、本事、才能要培养。才能的培养,&ldo;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do;就是修到内圣之学,就是做功夫、得道的境界,你要各种知识了解了,各种修行的方法懂了,所以要博学。这个博学是什么都要无所不知,要书读得多。光是知识渊博了,不研究不行的,要考虑、要慎思。所以禅宗后来讲&ldo;参&rdo;,真正的参就是慎思,择善而固执。所以要博学,必须要博学;必须要博学以后,光是知识很渊博,那就变成我们经常笑过去有些人书读得很多,照学问搬字,一问就晓得。有几位老朋友,现在都过世了,大家朋友里边有一个事情忘记了,不晓得在那一本书上,找不出来:哎,找那个书柜,找那个书柜去!某某人、某一位老师书读得多,叫做活的书柜,一问他哪一本书上,他可以马上答复你:哦,这是黑格尔的某一个版子、第几页,他都讲得出来;中国书,哪一本书、哪一章、哪一段他都讲得出来;非常博学。但是他自己的见解呢?没有。没有自己的见解;记忆力特强。所以记忆力很强,悟力等于没有。换句话后脑长得很大,前脑大概太小,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要博学之,要审问之,要参究。参究以后,要慎思之,仔细研究。我们把审问同慎思合起来往往叫做审思,就是参究。研究以后还要明辨之,对与不对,不管是圣人之言,也有对,也有不对。不对的在哪里?他当时在某一个环境对某一个人讲的,并不是一定是万古不变的名言。假设他换成现代的,再对别人来讲,他又变了。并不是(不变的),他因时因地有所变动,这些地方都要明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愿我如星君似月 太极拳与道功 陪你到世界尽头[末世] 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说佛:现代学佛者 战五渣的我成为了魔王 谁与经年 女霸总扛走病弱大反派[穿书] 凤栖青雀台 凤座 带球跑以后 女配今天成功撩到影帝了吗 白话易经 穿越东晋末年 圆觉经略说 贵妃她娇又媚,疯批暴君拿命宠 穿进恋综只想躺平 天灾种田记 夫子,请赐教 重生之傲娇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