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1)
北宋立国以来,在对辽国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高粱河之战败得尤其跌份。从那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成了遥远的梦想。后来不断崛起的女真建立金国,屡败辽兵,相继控制整个辽东半岛,宋徽宗趁此机会联金灭辽,最终达成&ldo;海上盟约&rdo;:以长城为界,金军攻取北边的大定府,宋军进攻南部的燕云。事后北宋将此前给辽国的岁币转交与金,以换取燕云之地。当时的宋徽宗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自己会被盟友所灭,而且这一命运还将在其子孙‐‐确切地说是同族后辈‐‐也就是南宋王朝的统治者身上重演。 尽管引进了外援,但宋军还是连战皆北,预订战役目标完全是倩人捉刀、请金兵代劳。金国察觉出北宋的虚弱,随即掉转枪口,对准盟友。 公元1125年十一月和十二月,两路金兵分头南下。左副元帅完颜粘罕(汉名宗翰)统帅西路军六万,自云中府(治今山西大同)南下,进围太原府;完颜斡离不(汉名宗望)指挥东路军六万,直取燕山府。驻守燕山府的原辽国降将郭药师阵前倒戈,并充当向导,宗望大军得以长驱直入,迅速进逼开封。 十二月二十三,刚刚四十三岁、正值壮年的着名画家宋徽宗,传位于长子赵桓,所谓宋钦宗。几天之后便是新年,钦宗随即改元靖康。尽管他严令加强河防,但驻守黄河北岸黎阳津(今河南浚县东南)的梁方平只是每日酣饮,战局因此迅速恶化: 正月初二,宗望大军攻陷相州,梁方平随即望风而逃,南岸守军也放弃阵地,金兵不放一箭便顺利渡过黄河天险; 正月初三,钦宗不得不下诏亲征,以新任兵部侍郎李纲为东京留守,摆出效仿檀渊之役的架势; 正月初四,徽宗以到亳州太清宫还愿为名,匆匆南逃。强敌入寇,皇帝外逃,后来清朝的咸丰与慈禧光绪,可算有了榜样。钦宗闻听心内慌张,又想逃往陕西。李纲说:&ldo;万一金兵得到消息,健马奔袭,何以御敌?&rdo;才把钦宗吓住。 开封是四战之地。除了北边的黄河,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正因为如此,宋太祖一度打算迁都洛阳,在那里接连住了两个月。大臣们普遍反对迁都,一则洛阳已经凋敝不堪,二来洛阳漕运远不及开封方便,而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粮米布匹均须南方供应。迁都后洛阳人口势必大幅度增加,漕运何堪其负。这些道理宋太祖当然明白,所以他在洛阳住了两个月,还是不表态。赵光义以&ldo;在德不在险&rdo;为由,反对迁都,宋太祖叹道:&ldo;汝之说固有道理。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尽矣。&rdo;因为定都开封,必然要在周围设重兵防守,劳师糜饷自不必说,非长久之计。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太祖的预见确非杞忧。 李纲临危不乱从容调度,只用三四天时间就巩固了城防。宗望虽然兵临城下,但背后很多州县依旧在宋军手中,他们孤军深入,已犯兵家大忌。初七那天,他们向几个城门发起攻击,结果全都碰壁,遗尸累累,只得遣使入城议和,价码是:宋帝尊金太宗为伯父;燕云汉人悉归金;宋朝割让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府(治安喜,今河北定州)、河间府(治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并付犒军费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锦缎一百万匹。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血性的皇帝,只能造就没有血性的王朝。当时的朝廷大臣,就像被连续下跌吓坏的股市散户,丝毫看不到希望。如此苛刻的条件,宰执李邦彦还力主答应。主战派李纲刚刚离开朝堂出去部署城防,钦宗的求和使者也随即出城,条件一概应允。 与金兵接洽和谈的李邺回来后,鼓吹金兵&ldo;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为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rdo;,简直要把金兵虚夸成超人,被百姓愤怒地称为&ldo;六如给事&rdo;;国库空虚凑不够钱,只能搜刮民间。中书侍郎王孝迪放榜恐吓百姓舍财免灾,否则金兵破城,&ldo;男子杀尽,妇女虏尽,公室焚尽,金银取尽&rdo;,结果有了&ldo;四尽中书&rdo;的美誉,与李邺的&ldo;六如给事&rdo;匹配。 此时勤王大军相继开到,名将种师道和姚平仲都在其中。在《水浒传》里,种师道被好汉们毕恭毕敬地尊称为&ldo;小种经略相公&rdo;,其祖父种世衡则是&ldo;老种经略相公&rdo;。种家接连三代都出将才,种师道也善于用兵。他一路虚张声势,击鼓而进,号称百万,金兵闻听,赶紧移营筑垒,以备防守。 关键时刻,姚平仲急于立功,建议出城劫营。此举种师道不赞成,李刚不反对,钦宗同意,于是实施;然而当时的朝廷是如此腐败,宋军还没有动作,情报早已泄露。二月初一夜里,姚平仲带领一万人出城,结果遭遇金兵反击。虽然损失不大,可他担心受到责罚,更兼信心丧失,竟然&ldo;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rdo;一昼夜跑出七百五十里,这肯定是虚夸,但他最终逃亡到蜀地,则是事实:先跑青城山的上清宫,停留歇息一天,又跑进深山,找到一个采药者都无法接近的石穴,在此栖身,看来是要修道。据说八十多年后,才得道出山。
靖康之变(2)
姚平仲并非无能之辈。姚家也是边陲将门,祖孙三代都出名将。名将如此,北宋的腐败衰弱可知。 此时种师道表现出非凡将略,建议继续劫营,每晚哪怕只派一两千人出去,也能起到袭扰效果。时间一长,金兵不支,必定败退。但李邦彦已经吓破胆子,坚决不肯实施;城外的宗望又遣使进城,追究劫营责任,钦宗恐金症全面爆发,罢免李纲与种师道,撤销亲征行营司,遣使谢罪,交割三镇。 消息传出,舆论大哗。继东汉党锢之祸后的第二次爱国学生运动,随即爆发。二月初五,太学生陈东率领千余名诸生伏阙上书,闻讯赶来的军民多达数万。他们要求罢黜李邦彦,启用李纲、种师道,反对割地求和。 学生们的本意是和平请愿,但愤怒到极点的军民一旦集合,情绪与局面便无法控制。他们把登闻鼓抬到东华门外,擂得山摇地动,直到鼓皮破裂;李邦彦下朝时,被百姓拣起垃圾瓦砾一顿猛砸,他只得乘坐妇女的小轿,落荒而逃;前来宣谕的宦官也被乱拳打死。 钦宗无奈,只得重新启用李纲、种师道,并派李纲前去安抚,这才平息事态。由于太原久攻不下,钳形攻势的另外一支钳把迟迟不能合围,宗望不敢拖延,便借坡下驴,带着掳掠来的金银妇女北撤。此时种师道又建议半渡而击,惜乎未被采纳。 金兵一走,钦宗随即将李纲贬官安置,种师道则授予宫观闲职,只领工资不上班,陈东等太学生自然也要秋后算账。开封城内因此传出民谣,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段子,一针见血地指责钦宗:&ldo;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rdo;另外还有个《九不管》,&ldo;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rdo;等等。二太子指宗望,他是金国的二太子;钦宗忙着跟父亲争权,匆匆将自己不满十岁的儿子立为太子,最后全是白费。 当年八月,轻车熟路的金兵再度南下。还是老办法,宗翰攻太原,宗望逼开封。九月太原城破,十月东路金兵攻陷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此时年逾古稀的种师道已经病死,事情紧急,钦宗只得赶紧启用贬在遥远外地的李纲;然而李纲还没到,开封已经陷落。 五行不定,输个干净。钦宗最大的失误在于左右摇摆,心无定数。就是那句话:南人计议未定,北人兵已过河。开封的陷落,完全在于钦宗用人不当。因为无险可守,宋太祖对开封城墙曾经做过大幅度的改建,以适应国防需要。据说赵普将规划图的样稿送审时,宋太祖见取形方正,里坊经纬,市井绳列,便随手抄起御笔,在外城城墙上画出&ldo;迂曲纵斜&rdo;的图形,以便防守。徽宗时蔡京修缮京城,将外城城墙全部取齐,&ldo;方之如矩&rdo;,堞楼雕饰,气势壮丽。结果观赏价值大大提高,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城墙笔直,金兵炮石很容易正面命中防御设施。 这当然是个传说。因为开封陷落并非金兵之力,而是宋军的配合:时值隆冬,开封禁军、勤王兵与民兵接近二十万,都没有御寒衣物,但钦宗却不肯动用库存布帛。病急乱投医,他像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一样,相信术士郭京,后者声称可以用&ldo;六甲法&rdo;破敌,只须动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因此城防不备。可是&ldo;神兵&rdo;出城一触即溃,郭京也借口下城作法逃之夭夭,金兵趁机攻进城来。宋太祖时期夯土修筑的开封城墙非常坚固,炮石下去只是砸出一个坑而已。后来金兵守开封,也是主动投降,蒙古人才得以进城。此为后话。 金兵将开封掳掠一空,随即押着徽宗钦宗等人北上。他们意欲灭绝宋朝,因此将宗室一网打尽,赵构因此才拣了个皮夹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喜欢的你都有 穿越之妇道 权少的冒牌娇妻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北境战神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风流校医 表妹万福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来互相伤害啊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童氏百年 投喂病弱男配 鬼咒 她病得不轻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蔚蓝 捕风 嫡女重生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