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对国运影响有多大?最直接的是战国李牧 > 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第1页)

《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魏延计划的核心,就是出奇制胜。然而因为与诸葛亮的大政方针不合,一直被&ldo;制而不许&rdo;,魏延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极大的打击,慢慢开始发牢骚:&ldo;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rdo;。就这样,从见解不同慢慢发展成感情上的疏远与陌生,最终影响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如果不是如此,素以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的诸葛亮,何至于安排后事时出此下策!

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眼前的这套《三国志》上面落满尘埃,纸张也已经是衰朽残年。但尽管如此,透过厚厚的历史风尘,我依然能够体会得到魏延当时面临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绝非仅仅是面子上的过不去。一旦杨仪根据&ldo;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rdo;的密令率领主力径自撤退,魏延一部要独自面对司马懿的数万铁骑。诸葛亮统帅大军尚且只能与魏军相持,魏延以偏师对付魏军主力,岂非以卵击石?此时跟随大军撤退不仅面子上过不去,回去恐怕还有秋后算账的问题,无论如何他违背了丞相的政治嘱托,老对头杨仪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退吧只有投降一途,否则难免会被对手吞并。真可谓左右为难。扯碎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魏延在这样一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大背景下作出极端选择,完全符合他的性格。而这一点,恰恰是诸葛亮的失误之所在。作为统帅,他对手下文官武将的性格,应该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难道不是么?

悲剧根源

蜀国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从开创基业之初直到最后消亡,一直没能出现曹操那样战将如风谋士如云的辉煌局面,人才匮乏一直困扰着决策层,否则也不至于&ldo;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rdo;。唯其如此,魏延铤而走险的极端选择,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蜀汉基业,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和损失。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何在呢?靠人治而非法治,或者说机(构)治。

魏延和杨仪结怨,肯定有自己&ldo;性矜高&rdo;的原因;不能赢得诸葛亮的信任与好感,大概也与他自己牢骚满腹不无联系,套用一句时髦的现代话,叫做&ldo;沟通能力&rdo;有问题。但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人才的选拔、干部的任用仅仅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刘备在世时,还能拿点主意,因此魏延才有直接向诸葛亮陈述己见的机会。刘备一死,后主是稀泥糊不上墙,大事完全决于诸葛亮;偏偏诸葛亮又看不上魏延的策略,认为都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魏延如果不受排斥,岂非怪事。

然而排斥魏延是大错,重用马谡更是大错。

如果推选最有名的五出京剧老生戏,那一定少不了&ldo;失?空?斩&rdo;:《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出连本折子戏的统称。这出戏的主角儿当然是老生诸葛亮,然而推动剧情发展的,却是花脸马谡。此人是荆州襄阳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字幼常。兄弟五人皆有贤名,号称&ldo;马氏五常&rdo;。其中马谡和马良名气最大。对于马谡,大家都知道刘备曾有&ldo;言过其实,不可大用&rdo;的结论,但对失街亭的原因,大概还停留在马谡坚持出战、甚至不惜立所谓的军令状这个小说演义的层面上。这当然不是历史事实。据《三国志?蜀书?马良马谡传》记载,&ldo;时有宿将魏延吴壹(懿)等,诸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众在前。&rdo;也就是说,诸葛亮不仅完全忘记了刘备的遗言,当时也是力排众议而选择了马谡的,我想那个场面肯定相当激烈。

街亭败仗后,诸葛亮要执行战场纪律,杀掉马谡。这一点,当时他选定的接班人蒋琬也有不同意见。他说:&ldo;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rdo;

蒋琬说的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他为了图谋霸业,于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以援助宋国为名,与成得臣指挥的楚国大军争夺中原霸权,最终爆发城濮(今河南濮阳附近)之战。这是晋楚争霸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ldo;退避三舍&rdo;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成得臣字子玉,是楚国令尹。他不顾楚成王劝告,穷兵黩武,最终大败。据《史记?晋世家》记载:&ldo;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rdo;也就是说,尽管打了胜仗,重耳依然忧心忡忡,因为子玉还在。然而后来因为受到楚成王的指责,子玉羞愧自杀,消息传出,重耳于是喜出望外。

第21节:胸中有韬略脑后无反骨(6)

蒋琬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诸葛亮更有道理。他跟马谡、马良的私交都非常密切,之所以执意要动刀,是因为后者还有更加严重的情节:败后逃亡。

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他与马谡感情很好。《向朗传》中有这样的话:&ldo;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rdo;就是说,街亭战败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回营请罪,而是畏罪潜逃。长史向朗知情不举,被诸葛亮撤职。必定是这段曲折,让诸葛亮起了杀心。《诸葛亮传》中称诸葛亮&ldo;戳谡以谢众&rdo;,《王平传》中进一步记载:&ldo;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童氏百年  她病得不轻  风流校医  权少的冒牌娇妻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来互相伤害啊  我喜欢的你都有  北境战神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投喂病弱男配  嫡女重生记(上)  穿越之妇道  捕风  蔚蓝  表妹万福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鬼咒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