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名将之死对国运影响有多大?最直接的是战国李牧 > 第153章(第1页)

第153章(第1页)

方面大员(1)

这一仗令唐军声威大振,西域震动,&ldo;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rdo;着名探险家兼文化大盗斯坦因,在勘察过一千年前高仙芝的行军路线后,曾经这样说过:&ldo;数目不少的军队,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在历史上以此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rdo;最后他由衷地感叹:&ldo;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多少倍。&rdo;  当年八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凯旋,九月在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合,一同回师,月末抵达播密川。刚刚立下大功的他有些迫不及待,便令刘单起草捷报,并派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告捷。这样绕过顶头上司夫蒙灵詧,等于不承认其领导,也剥夺了让他脸上有光的机会,因此夫蒙灵詧大为恼怒,等全军归来,他不但不派一人迎接慰劳,反倒破口大骂高仙芝:&ldo;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于阗使谁与汝奏得?&rdo;  如果没有史官的笔,我们无法知道古人如何表达怒气。现在看看才明白,虽然时光不断流逝,但很多东西都基本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比如夫蒙灵詧的这番脏话。他劈头盖脸一顿下来,高仙芝根本无法抵挡,只得老老实实地答道:&ldo;中丞。&rdo;因为夫蒙灵詧还带着御史中丞的荣衔。夫蒙灵詧接着又问:&ldo;焉耆镇守使谁边得?&rdo;高仙芝也只能说:&ldo;中丞。&rdo;  &ldo;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rdo;  &ldo;中丞。&rdo;  &ldo;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rdo;  &ldo;中丞。&rdo;  夫蒙灵詧步步紧逼,高仙芝且战且退,表情语气简直就是个小媳妇。话说到这里,夫蒙灵詧不觉怒气勃发:&ldo;既然这一切都是我给你奏报争取的,这回你为何不经过我,就直接上奏朝廷?!你这个高丽奴才,论罪当斩,考虑到你新立大功,功罪抵消,饶你狗命!&rdo;  收拾完高仙芝,再来收拾其手下。夫蒙灵詧找到刘单,不阴不阳地说:&ldo;听说你很会写告捷文书嘛。&rdo;刘单惊恐万分,赶紧请罪。  这事细说起来是高仙芝处置不当在先。他确实不该将夫蒙灵詧撇开。军中指挥系统有其定规,不能随意打破。当然夫蒙灵詧也确实缺乏大将风范。可他一棍子打掉高仙芝的功劳,监军边令诚看不过去。因为这也会影响到他。不管怎么说,他跟高仙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特别渠道上奏唐玄宗:&ldo;仙芝立功而以忧死,后孰为朝廷用者?&rdo;  夫蒙灵詧给高仙芝小鞋穿,是因为后者伤了他的面子。唐玄宗的颜面丝毫未受损伤,因此也就没有夫蒙灵詧的愤怒。当年十二月,他诏令夫蒙灵詧入朝,同时任命高仙芝为鸿胪卿、摄御史中丞,接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接到诏书,夫蒙詧灵心里不觉阵阵发毛。可更让他发毛的是,高仙芝见了自己依然&ldo;趋走如故&rdo;,持下属对待上司的礼节,就像《弟子规》中所说的:&ldo;路遇长,疾趋揖&rdo;。  夫蒙灵詧心想,这啖狗屎的高丽奴,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要怎么报复?  其实高仙芝什么坏心眼都没有。  高仙芝失礼在先,但事后有谦恭补救,颇见气量;不仅如此,他当面&ldo;辱骂&rdo;那些曾经的&ldo;政敌&rdo;,处理方式更有水平,得仔细看看。  副都护程千里、衙将毕思琛、行官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人,都说过高仙芝的坏话。为了结好毕思琛,高仙芝还特意奉送了城东的田庄一处。当然,内心并不情愿。接过兵权后,他当面责骂程千里:&ldo;公面似男儿,心如妇人,何也?&rdo;又责备毕思琛:&ldo;此胡敢来!我城东一千石种子庄被汝将去,忆之乎?&rdo;毕思琛赶忙回复道:&ldo;此是中丞知思琛辛苦见乞。&rdo;不是我巧取豪夺,是你可怜我辛苦;高仙芝将他们训斥一通,又解释道:&ldo;吾此时惧汝作威福,岂是怜汝与之!我欲不言,恐汝怀忧,言了无事矣。&rdo;原来也像现在的办公室政治,不指望你上天言好事,只求你别暗中使绊子;话不说开,老是藏着掖着,你们难免放心不下,今天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说完拉倒。随即又把王滔等叫到跟前,下令拉下去责打一顿,然后全部释放,就此了结,过往不究。如此一来,手下的将军疑虑顿消,高仙芝也就免除了许多顾虑,&ldo;由是军情不惧&rdo;。  高仙芝遭遇提拔,封常清水涨船高:被委任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在节度使的幕府僚佐中,文职主要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等等。判官的职位十分重要,&ldo;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rdo;,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名将李光弼在徐州,除了军事自己决断,其余府务全部委托判官张傪处理,部将汇报情况,也让他们跟张傪商量。而张傪也确实争气,打点得滴水不漏。

方面大员(2)

判官跟节度使之间有主宾情分,而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幕主对判官得客气点。据《资治通鉴》和《唐语林》记载,田神功从偏将出任淄青节度使时,将上任节度使的判官刘位等人全部留任,平常受他们的拜见。可他有一次看见李光弼打球,张傪过来拜见,李光弼答拜还礼,不觉大为惊异,立即遍拜刘位等人说:&ldo;神功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神功之过乎!&rdo;  判官的重要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端倪:每逢高仙芝出征,便派封常清为留后使,坐镇后方。&ldo;留后使&rdo;这个官职,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时经常出现,也经常会成为割据的。  不过当时的高仙芝肯定没想到,他重点培养的封常清也许是条白眼狼,上来就先拿他的人开刀立威。  高仙芝的乳母有个儿子,名叫郑德诠,当时已经升为郎将。同吃一口奶长大,高仙芝对郑德诠视如兄弟,家事都委托于他。有了这层特殊背景,郑德诠威动三军,当然主要是狐假虎威。封常清每次办事回来,诸将都前来行礼拜见迎接,唯独郑德诠傲慢无礼,视若无物,甚至直接策马扬鞭从他身后疾驰而过。  对待上级应当持什么礼节,高仙芝已经演示过,所谓&ldo;趋走如故&rdo;。小郑同志如此行事,是典型的目无领导。这样的人吃点亏完全应该。其实靠裙带关系混个一官半职,原本也没什么,人人都想成长;可恨就可恨在明明起自裙带,还真以为自己是根葱。  活该小郑倒霉,碰上了封常清。  封常清的衙门、留后使的使院跟高仙芝的府邸连在一起。这很好理解,便于开展工作嘛。否则小郑同志也不至于那么经常跟他碰面,不断刺激其神经。封常清回到办公室,便派人传唤郑德诠;从节度使院到留后使院,有很多道门‐‐侯门一入深似海么‐‐小郑同志每进一门,后面随即有人关上。见了小郑,封常清离席而起,教训道:&ldo;常清本出寒微,郎将所知。今中命为留后,郎将何得于众中相凌突?&rdo;说到这里脸色一沉:&ldo;郎将须暂死以肃军政。&rdo;  &ldo;暂死&rdo;这个词很有意思,值得玩味。封常清说完,随即下令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重打六十军棍;行刑完毕,脸朝下‐‐并非故意,只是顺手‐‐拖出去扔掉。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得到消息,在门外嚎啕大哭,想要出手相救,可哪里还来得及,只得派人飞马急报高仙芝。高仙芝非常吃惊地说:&ldo;已死邪?&rdo;可等两人见面,谁都没提这茬:高仙芝不怪罪,封常清不谢罪。  后来封常清又先后处死两员有罪的大将,从此&ldo;军中莫不股栗&rdo;。将军都有自己的手段和威严,封常清此举原本无可厚非。只是他如此在意&ldo;面&rdo;子,应该和他出众的相貌不无联系。正如他自己蜻蜓点水般的提示:起自寒微。如果他不那么丑,出身不那么微贱,自卑掩饰下的自尊,也许就不会如此强烈吧。  公元749年,高仙芝入京朝见唐玄宗,被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大约就在这个时候,诗人岑参跟他结识,随即进入他的幕府。  那一年岑参大约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从长安到安西,即便今天也要三四天时间,当时更是茫茫的远征,因此他年轻的妻子并不情愿。然而诗人渴望博取马上功名:&ldo;丈夫三十不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rdo;,便以&ldo;王事&rdo;为由说服妻子。只是一过渭州,见到滚滚东流的渭河,诗人自己也不禁怀念故园,以致热泪滚滚,写下这样的诗句: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真是巧得很,途中遇见一位入京的使者,他赶紧托人捎回几句话以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暂到边疆,便是这等反应;高仙芝封常清等人长期在边疆作战,情形又将如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嫡女重生记(上)  来互相伤害啊  捕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鬼咒  穿越之妇道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蔚蓝  北境战神  风流校医  权少的冒牌娇妻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表妹万福  童氏百年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她病得不轻  投喂病弱男配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我喜欢的你都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