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间1937 > 第163章(第1页)

第163章(第1页)

第三章  强国的工业力量对比、第一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重建和工业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若干年,当工业的严重失调得到调整、大陆欧洲摆脱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混乱而出现了比较有秩序的金融局面、战败国的工业和战胜国的工业都和新的领土解决结果相适应时,一些强国‐‐虽然不是全部‐‐很快恢复了它们战前的工业产量。以一国的工业有形生产量的指数作为衡量该国工业实力的主要尺度,全世界1923年生产的工业品超过了1913年,各强国工业品产量超过1913年的年份是:意大利和美国,1922年,法国,1924年;苏联,1926年,德国,1927年。唯有日本的产量从未降低到战前水平以下。而英国则是强国中最后一个于1929年达到‐‐而且还不是完全达到‐‐它的战前产量的国家。各国以及全世界的有形工业产量指数在1913年以后(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的变动情况见下表:

表2工业产量*(1928年=100)

年份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苏联德国英国世界19133763637970891077319216561614313657360192268776761177087731923719272692646957919247686828530699882192582959284508193881926929810298707872901927939695868298103961929110107111109118+101106106+

注:*瓦根菲尔:《工业经济》,第38页和第64‐67页。

+官方指数苏联原为124,世界原为107,考虑到苏联数字中因通货膨胀存在的偏差,故向下调整。关于估算的依据,见下文,原着第432页表3注(即本书第719页表3注‐‐译者)。

(一)意大利和日本

在截至1929年的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进步最大,其产量几乎比1913年增加两倍,意大利和美国的工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产量各比1913年增加了近一倍。战争本身对日本就是一个最大的恩惠。日本在战争中被剥夺了许多它原先可以进口的工业品,加以外国对它的商品的399需求很旺,它就发现了迅速推动自己工业发展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在采矿、冶金和造船方面更是如此。由于战争而建立起来的许多工业生产能力后来也只是一部分成为多余。因此,日本从战争结束时大大改善了的处境起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类似于二十年代意大利的增长速度。

影响工业发展速度的因素是什么呢?产量至少是由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决定的:(1)工业生产能力,即工厂,尤其是资本设备;(2)一国之内,或其贸易范围之内的原料供应:以及(3)可资利用的人力(包括工时)的数量及其劳动生产率。

在日本和意大利,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和比较成熟的工业强国相比,总人口的实际收入很低,因此几乎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供直接消费的商品,于是购买以及从而生产投资货物或资本货物就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但是要增加整个工业生产,包括提供更多的消费品在内,就绝对有必要在机器方面和建立工业生产能力方面进行投资。这就陷入了真正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业,总产量和实际收入很低,另一方面,由于普遍贫困,要人民少消费多储蓄也就日益困难,因而工业只能慢慢地建立。而日本和意大利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很高,普遍贫困更有日益严重之势。

但与意大利形成对照的是,日本有记录的储蓄显然40达到了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这个特别高的比例更突出了另一个特点的意义。因为储蓄不只取决于收入水平,还取决于收入的分配;而在所有强国之中,日本的收入分配是最不均的。日本在战争刚结束的时期受因家控制的银行奉行扩张主义货币政策,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商人,都能得到用于开发国内资源的低息贷款。这笔支出创造了新的收入,在收入不均等的条件下,结果是创造出储蓄,取代了原初国内投资项目借以获得资金的贷款。

然而,国内产量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要看能否获得外国的机器和设备。虽然出口有所增长,可由其收入支付一部分必要进口品的费用,但外汇括据的情况却不能完全避免。日本和意大利不同,它幸运的是在战后初期还有战时积累起来的黄金和外汇结余可花。当这些结余花完时,它就和意大利一样不得不利用外资,即借助外国人的存款了。截至1929年,美国在意大利的私人投资已达到一亿二千一百万美元,其中一半投资于公用事业。美国在日本的私人投资达六千一百万美元,其中五分之四是美国公民在日本制造业中拥有的投资。美国除了在有形资产方面的投资外,还为意大利和日本政府在美国出售公债券,为日本出售的债券总额是美国在日本的私人直接投资的八到十倍。外国贷款对日本经济日益增加的重要性还可以从这样一点看出来,即在1923‐1929年这一时期付给外国人的利息和日本债券债息以及外国在日本的企业的净收入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些贷款有一部分浪费在进口额外的消费品上了,这部分无助于提高生产能力;但其他部分确实用来进口投资货物,尤其是用来进口工作母机,即用在进口制造机器的机器上的。日本战后时期的工业化虽然不是全部,但却主要靠的是私营工商业家的主动性。人们曾经看到,在十九世401纪八十年代,&ldo;给几乎所有惹人注目的经济增长提供资金的&rso;是政府。日本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开办纱厂并把铁路收归国有,其明显的目的是鼓励日本偏僻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在八幡拥有最大的钢铁厂;国家拥有军火工厂、制造军舰的船坞、纺织和成衣设施、一支吨位很大的商船队;国家井同私营工商业集团合办电力公司、无线电公司、殖民地开发公司和银行。在这方面,当时存在着许多政府直接投资的机会;政府可以用借来的外国资本安装机器和设备,并通过&ldo;政府开支超过税收&rdo;的手段从就业不足的大批大批农业过剩人口中吸收&ldo;额外的&rdo;人就业。这种扩张政策的真正危险在于,吸收到就业行列中来的额外的人的收入总要同用于购买食物和各种消费品的现有收入相竞争,因为食物和各种消费品的供应从短期来说是不会随着一个新钢厂的建立、一条新铁路的修建等等而以同等步伐增加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死神实习中  一咬定情:异能萌妃,抱一抱  待到秋来  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  穿成虐文女主我氪金成神  余辉探案之双面人  很想很想你  穿成年代文娇软女配  蜜汁炖鱿鱼  至此终年/只要我们在一起  南瓜马车灰姑娘  轻易放火  狄夫人生活手札  原始世界摄政王  神之左手[密室前传]  兽人之穿越时代  地师后裔  女配专治不服[快穿]  鬼道  偏执将军不装了[双重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