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1939是第几次世界大战 > 第190章(第1页)

第190章(第1页)

在三十年代,德国与意大利或苏联一样,都尽一切可能使这种依赖程度变得比较&ldo;可以容忍&rdo;一些。即使如此,1937年德国对外依赖的程度(按进口商品价值计算作为国民收入的百分比表示),以及它在世界贸易中的分量和意义(按上述进口货物价值计算作为世界进口货物的百分比表示),与其他大国相比仍是高的:

表viiii937年各大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依赖性和重要性

上述比率的关联是两重性的。广义地说,为了维持高额国民生产或国民收入,德国对进口货物的依赖比美国和苏联更明显。另一方面,既成事实是德国在世界贸易中仅次于联合王国和美国之后占第三位。它在世界贸易上的份量和重要性,使之能够运用本国的商业政策,把它在战时可能是一个严重弱点的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变为和平时期力量的源泉。只要德国继续保持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国之一的地位,它就有机会在它主要商业伙伴的国界内影响它们的经济活动的水平和性质。在极权主义484的德国,对外贸易本身成为准备侵略的一种手段。与之相比,苏联由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低,在世界贸易中不重要,因而它奉行侵略性贸易政策的余地甚小。

从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成功地努力通过贸易对毗邻国家施加象联合王国和法国在它们附属领土上所施加的那种政治影响。德国在1934年将外汇管制扩大到所有的&ldo;现行&rdo;交易后,能够调整其进口以适应其出口的波动,但是它不能决定出口量。它的出口依赖于它所不能控制的国外需求的波动。因此,尽管有外汇管制和自给性项目来供应急需,德国出口量的波动在其保持充分就业的努力中仍是一个问题。为了逃避这种困境,德国规定同拥有对德国有补充性的自然资源的各国签订长期的补偿性合同,从而获得必不可少的供应。

不过,邻近德国的大部分国土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都与之相似,结果只能提供相似的而不是相辅相成的生产机会。热带亚洲、南美和非洲的农产品、矿产品,对于德国制造商的辅助作用远远超过大部分欧洲的资源。但是同非洲国家签订长期合同以获得大量供应的可能性很有限,因为非洲大陆五分之四以上的贸易都是同德国在欧洲的对手的帝国所属领土进行的。

在三十年代,拥有殖民帝国的欧洲国家从它们的非洲殖民地和自治领以及亚洲属地增加进口。南美的情况则不同。那里和非洲不一样,都是由政治上独立的国家组成的。因为随着美国的不完全复苏,它从拉丁美洲的进口削减了,也因为拥有殖民帝国的欧洲国家把采购的地点集中在飘扬着它们旗帜的自治领和附属领土,拉丁美洲便能同德国和日本自由缔结补偿贸易协议。这类协议能使德国在和平时期从一些互补性的南美国家获得&ldo;保证&rdo;供应,但在战时却不能保证这类供应。正是出于这种485政治理由,德国也把它的贸易精力集中在经济上不那么相辅相成的欧洲国家,尤其是东南欧国家。不过,把几个国家组成一个军事安全联合地理单位的政治概念,同辅助资源国家联合的经济概念是不一致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德国设法使东南欧国家集中生产它所需要的原料,并取得了某些成功。

在过去,各国政府对于贸易的地理模式所施加的影响很小,因为贸易的进行所根据的原则是最惠国条款、非歧视性和货币的可兑换性,而且几乎完全受关税的调节。但是所有这些随着国际商定的货币和贸易守则的解体改变了。世界分裂成多少是长期性地区货币集团‐‐中欧和东南欧的&ldo;外汇管制&rdo;集团,西欧的&ldo;金本位&rdo;集团,北欧和英联邦的&ldo;英镑集团&rdo;,日本的东亚&ldo;日元集团&rdo;‐‐于是倾向于鼓励在各自的货币集团中进行贸易,因为每一集团内部都有汇率稳定。三十年代的歧视性贸易政策改变了世界贸易的地理模式。作为贸易政策手段的双边清算,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歧视其他国家,但基于限额和关税特惠的贸易政策也是如此。在联合王国于1931年废除了自由贸易原则之际,它于1932年的握太华协定中规定了英联邦内部特惠的原则,从而对世界其他地区实行歧视性政策。法国主要依靠限额和特惠协定作为调节进口货物的手段,而美国总的说来采用直接的关税的作法,避免贸易上的歧视,对于从非律宾进口的糖等给予优惠则是例外。联合王国也小规模地利用限额和双边清算。确实,不是德国最先把双边手段带到西半球的,而是联合王国,先是在握太华成功地把它用到自治领上,而后又于1932年同阿根廷签订的支付协定中使用了这一手段,这使得美国很不高兴。尽管如此,纳粹所运用的双边原则在他们有意安排的歧视性贸易政策的武器库中成了最有力的武器。他们认识到,&ldo;国家经济和政治权力不仅必须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国家对外贸易的大小幅度中,而且必须存在于国家进出口货物在其贸易伙伴中的分配之486中。&rdo;

通过对1929年和1938年每个强国与其经济集团成员进行贸易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看到世界贸易分崩离析的大致迹象:

虽然德国在东南欧的毗邻各国已成为它的经济伙伴,但它们提供给德国所需货物的份额要小于围绕其他大国所组成的国家集团所能提供的份额。然而出于政治和战略的原因,德国急于发展它在东南欧商业利益范围。因为是同独立国家打交道,它就不能把东南欧国家直截了当地变成自己的辅助国,就象日本和意大利在自己帝国范围内所做的那样。德国采用的办法比较精巧。首先是,大采购量;其次,对于德国希望这些国家增加产量的原料,支付的价格高干世界市场的普遍价格,由当事国资助这类交易直到德国用出口货物来付清欠款!第三,向这些国家提供它们从别的国家不容易得到的货物。德国成功地使这些东南欧国家贸易额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转向了自己。它用这种办法扶植起来的既得利益集团,可以在它们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发表意见,影响视听。鉴于它们在若干原料的生产上已经专业化,而这些原料在世界市场上是可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的,因此它们对德国依赖程见《概览,1938年》,i.43‐62。度增加,它们对德国的出口如要转移到其他地区也随之变得愈来愈困难了。而在双边主义的情况下,确实不可能转换出口货物;这就导487致了转换进口货物技术上也成为不可能了。这样,双边主义的方法被看成是政策的重要纽带,执行这种政策能通过外贸达到获得最大权力的目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  蜜汁炖鱿鱼  女配专治不服[快穿]  很想很想你  余辉探案之双面人  穿成虐文女主我氪金成神  穿成年代文娇软女配  至此终年/只要我们在一起  鬼道  地师后裔  轻易放火  待到秋来  死神实习中  兽人之穿越时代  原始世界摄政王  神之左手[密室前传]  南瓜马车灰姑娘  狄夫人生活手札  偏执将军不装了[双重生]  一咬定情:异能萌妃,抱一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