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鸿小说网

京鸿小说网>三国演义名将之死 > 第168章(第1页)

第168章(第1页)

功败垂成(1)

金兵是东风无力百花残,宋军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此时如果趁热打铁,各军配合,在巩固新收复的河南等地的同时,休整军队编练士卒,派遣有力之一部深入河北,局势完全可能彻底改观。南宋即便不能全面光复国土,至少可以重新获得千余里的战略纵深。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都有大账可算。  问题是赵构和秦桧不这么想。  一般认为,秦桧是金国的奸细。这话恐怕经不起推敲,也有占据道德高地而居高临下之嫌。秦桧主和,这没有问题,但他说是金国奸细,为敌方打算,却无道理。他在南宋高居相位,后来又长期专政,何必要出卖祖宗?那样他能得到更高的价码么?他在南宋得到的一切,能在金国得到,假如得到他又愿意并且适应吗?要知道他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他习惯的文化背景还是子乎者也仁义礼智信,对于马背民族的啖腥吃膻,至少不能马上适应。金国拿什么样的价码,才能收买到他?总不至于让他事成之后做天子,像张邦昌和刘豫。  秦桧主和,确实与金国的主和派见解相同。他之所以持此主张,最根本的动因,还是对金军铁骑的恐惧。  俘虏的生活虽然不长,不过短短四年,但耳闻目睹的一切,还是足以造成强烈的心理阴影,影响他此后的行事风格与见解。昔日的皇亲国戚,一朝为奴,动辄得咎,朝不保夕。凡此种种,都会不断强化这个心理暗示:与金兵作对没有好下场。  这一点正好与赵构契合。  对于金兵,赵构的心理阴影更加强烈。他们那一代人,完全在花天酒地脂香粉浓的气氛中长大,根本铁血狂飙的战争概念。因此起初作为人质到达金营后,刀光剑影的氛围,过度放大了金军的剽悍勇猛,否则后来他也不至于惊吓到丧失男性功能的程度。他曾经给宗弼写过这样一封国书,很值得说说:  &ldo;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并彷徨,踞天嵴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偲偲然,惟翼阁下之见哀而赦之矣。&rdo;  摇尾乞怜,苦苦哀告。慢说国格,人格又何尝存有半分。  后世评说,高宗时期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时期则正好相反,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孝宗之所以主战,是因为他成长于战争环境,耳闻目睹总是血雨腥风,所以他已经适应,不怕。  靖康之变初期,惧怕金兵可以理解,因为宋军承平日久,战斗力低下,确实不行。但问题在于,一切都会变化。  中学时期我对诡辩很有兴趣,曾经节衣缩食,订阅过《演讲与口才》,梦想日后或许能成为外交家,纵横捭阖,侃侃而谈。我曾诡辩过这么一个题目: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墨朱相近,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画家的调色板都可以解决。但在当时,还是有的说。当然相似的论点伽利略早已用过。他这样反推降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荒谬:在铁球上摔根羽毛,铁球速度会因羽毛的牵引而降低,羽毛的速度则会因铁球的拉扯而加快;但拴上羽毛后,总体重量增加,其速度应该更快。  打了十几年,宋金两军的对比,其实就是这个局面。宋军素质大大提高,金兵斗志日益降低。宗弼与其心腹、悍将韩常夜饮时,也不得不承认:&ldo;今之南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rdo;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羽毛栓铁球。野蛮对文明的侵略与残暴,往往开局顺利,而最终归于失败。辽金元与宋,蒙古骑兵西征,清军对晚明,无不如此。野蛮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征服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另外一面是靡弱。换句话说,是政治意义上的君子,也可欺以其方。从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种征服与融合是必要的,彼此都可以从对方汲取营养,形成杂交优势。  仗打到这个份上,恐金症完全没有必要,可惜赵构与秦桧依然被自身虚构的噩梦所遮蔽,对此视而不见。  幸亏当时没有手机和电话。否则郾城大战也就不会上演。从岳飞接到第一道班师诏令的时间推断,它差不多应该发于郾城大战的同时;而就在前两天,岳飞还上奏朝廷,兴冲冲地转告梁兴等部在河北的捷报,同时表示&ldo;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庶几早见成功。&rdo;可他等来的不是援兵,而是撤军令;那一天是七月十八,张宪等部正在临颍血战,英雄杨再兴已慷慨捐躯。作为一方将帅,岳飞深知当前的局面难得,人心可用,士卒可战,实在不忍心让将士们此前的鲜血白流,因此不肯从命,又做了最后的努力;再度上奏,言辞激烈:

功败垂成(2)

&ldo;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rdo;  然而在先头部队上演朱仙镇大捷的同时,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接连递到岳元帅帐前,全部是班师诏令,措辞极度严厉,不容稍有推迟。  所谓金牌,就是宋代的特快专递,在一尺多长的朱漆木牌上书金字:&ldo;御前文字,不得入铺。&rdo;沿途驿站使用驿马接力传送,不得进入递铺稍有停留。皇帝下发急件,全用金牌传递,按规定要日行五百里。臣下发往朝廷的急件,另用&ldo;急递&rdo;,日行四百里。  十二道金牌的分量,岳飞当然清楚。身为忠臣,赵构一手提拔的大将,他对赵构心存感激,那种感激混合着对江山社稷的忠心,彼此难以辨别。而它们最后的交汇点,便是不能抗命。况且单纯从军事的角度出发,也无他法:顺昌大捷后,刘錡屡次接到回师镇江的命令,便派部分人马护送家眷和伤员先行撤退,主力一万多人留在顺昌,既不后退,也不前出声援;至于张俊,早就借坡下驴,溜回江南。只有韩世忠所部还在攻打淮阳军。岳家军屡经血战,疲惫已极,损失也大,再这样孤军深入,岂能长久。  那就撤吧。尽管是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为掩护全军安全撤退,岳飞故意虚张声势,下令购买布帛,制造战具,宣称要继续进攻,同时暗下退军命令:主力于七月二十一从颍昌府退到郾城,随即与司令部一起退到蔡州;大军从蔡州南撤鄂州的同时,七月二十七,岳飞率两千骑兵取道顺昌府渡淮,前往行在奏事。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赵构接到郾城大捷和第二封反对班师的表章后,内心有所触动,七月二十五日,即岳家军已经南撤后的第四天,杨沂中率领殿前司军奉命从临安开赴淮南西路,赵构同时给岳飞递发手诏,令他&ldo;且留京西,伺贼意向,为牵制之势&rdo;。但岳飞收到时,已经在赶往临安的半路上;此间他多次接到诏书以及三省公文,内容前后矛盾,但最终还是令他前往行在。  刚刚收复的失地,很快便再度沦陷。就在那一年,在今天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的四风闸村,一位跟岳飞同样壮志难伸的抗金将才呱呱坠地,他就是辛弃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她病得不轻  穿越之妇道  童氏百年  我喜欢的你都有  鬼咒  蔚蓝  风流校医  狂暴总裁的试婚萌妻  表妹万福  投喂病弱男配  权少的冒牌娇妻  刚毕业校花就让我当奶爸  捕风  [七五同人]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  北境战神  来互相伤害啊  路人甲抱走虐文女主[快穿]  误以为和乖戾元帅在一起后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嫡女重生记(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